当时浣花桥,溪水才尺馀。
白石明可把,水中有行车。
秋夏忽泛溢,岂惟入吾庐。
蛟龙亦狼狈,况是鳖与鱼。
兹晨已半落,归路跬步疏。
马嘶未敢动,前有深填淤。
青青屋东麻,散乱床上书。
不意远山雨,夜来复何如。
我游都市间,晚憩必村墟。
乃知久行客,终日思其居。
当时浣花桥,溪水才尺馀。白石明可把,水中有行车。秋夏忽泛溢,岂惟入吾庐。蛟龙亦狼狈,况是鳖与鱼。兹晨已半落,归路跬步疏。马嘶未敢动,前有深填淤。青青屋东麻,散乱床上书。不意远山雨,夜来复何如。我游都市间,晚憩必村墟。乃知久行客,终日思其居。
《溪涨》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溪水暴涨的景象,并表达了作者对归家和思乡的渴望。
诗中的溪水原本只有一尺多深,但在秋夏季节却突然泛溢,涨得非常高。水中的白石都能清晰可见,甚至可以看到水中有车辆经过。这种景象让蛟龙等水生动物也感到困窘,更何况是鳖和鱼呢。
诗的第二部分描写了天渐渐黑下来,杜甫要回家了,但回去的路很难走。马嘶声还未响起,前方已经有深深的泥坑堵住了去路。他看到屋东的麻布散乱在地上,床上的书也乱七八糟。没想到远处的山上突然下起了雨,夜晚又会是怎样呢。
最后一部分表达了作者长期游历在外的心情。无论在城市还是村落,晚上休息的时候,他总是会想起自己的家乡。这使他意识到,长期离家的旅行者,始终会思念自己的家。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溪涨的景象和作者的心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望。诗中的意象生动,用词简练,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xī zhǎng
溪涨
dāng shí huàn huā qiáo, xī shuǐ cái chǐ yú.
当时浣花桥,溪水才尺馀。
bái shí míng kě bǎ, shuǐ zhōng yǒu xíng chē.
白石明可把,水中有行车。
qiū xià hū fàn yì, qǐ wéi rù wú lú.
秋夏忽泛溢,岂惟入吾庐。
jiāo lóng yì láng bèi, kuàng shì biē yǔ yú.
蛟龙亦狼狈,况是鳖与鱼。
zī chén yǐ bàn luò, guī lù kuǐ bù shū.
兹晨已半落,归路跬步疏。
mǎ sī wèi gǎn dòng, qián yǒu shēn tián yū.
马嘶未敢动,前有深填淤。
qīng qīng wū dōng má, sǎn luàn chuáng shàng shū.
青青屋东麻,散乱床上书。
bù yì yuǎn shān yǔ, yè lái fù hé rú.
不意远山雨,夜来复何如。
wǒ yóu dū shì jiān, wǎn qì bì cūn xū.
我游都市间,晚憩必村墟。
nǎi zhī jiǔ xíng kè, zhōng rì sī qí jū.
乃知久行客,终日思其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