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上大兄(已后诗在邽林居作)

寄上大兄(已后诗在邽林居作)朗读

秋鸿过尽无书信,病戴纱巾强出门。
独上荒台东北望,日西愁立到黄昏。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归类:写雪感伤
诗文主题:书信纱巾出门荒台
相关诗文:

寄上大兄(已后诗在邽林居作)译文及注释

《寄上大兄(已后诗在邽林居作)》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秋鸿过尽无书信,
病戴纱巾强出门。
独上荒台东北望,
日西愁立到黄昏。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白居易在邽林居中寄给他的亲兄弟的情感。诗人感叹秋天的鸿雁已经飞过,却没有收到兄弟的来信。他身患疾病,不得不戴上纱巾强行外出。他独自登上荒凉的台地,向东北望去,感叹太阳西下,他忧愁地站在那里一直到黄昏。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情感,表达了他对兄弟的思念和忧愁之情。诗中的秋鸿过尽,无书信一反常态地描绘了兄弟间的疏离和失联,增加了诗词的伤感色彩。病戴纱巾强出门表明了诗人身体的虚弱,但他仍然坚强地外出,展现了他对兄弟的深厚情谊。独上荒台东北望,日西愁立到黄昏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太阳西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诗人对兄弟的思念和忧虑也伴随着一天天的消逝。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白居易内心的情感。通过描绘景物和运用意象,诗人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和对兄弟的关怀之情娓娓道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体上,这首诗词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时间的无情流逝,展示了白居易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思考。

寄上大兄(已后诗在邽林居作)读音参考

jì shàng dà xiōng yǐ hòu shī zài guī lín jū zuò
寄上大兄(已后诗在邽林居作)

qiū hóng guò jǐn wú shū xìn, bìng dài shā jīn qiáng chū mén.
秋鸿过尽无书信,病戴纱巾强出门。
dú shàng huāng tái dōng běi wàng, rì xī chóu lì dào huáng hūn.
独上荒台东北望,日西愁立到黄昏。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诗文推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东海一时平。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能不忆江南。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西还有几家。却到帝都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