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儿戏

观儿戏朗读

髫龀七八岁,绮纨三四儿。
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
堂上长年客,鬓间新有丝。
一看竹马戏,每忆童騃时。
童騃饶戏乐,老大多忧悲。
静念彼与此,不知谁是痴。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观儿戏译文及注释

《观儿戏》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髫龀七八岁,绮纨三四儿。
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
堂上长年客,鬓间新有丝。
一看竹马戏,每忆童騃时。
童騃饶戏乐,老大多忧悲。
静念彼与此,不知谁是痴。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场面,即白居易在家中观看孩子们的儿戏,引发了他对童年时光的回忆和对人生的思考。在观赏孩子们的游戏时,他感叹着童年的快乐和无忧无虑,与自己如今的忧愁和烦恼形成鲜明的对比。他静静地沉思,思考着自己和孩子们之间的差异,以及谁才是真正的痴迷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童年时光和成年后的反思之间的对比。通过观看孩子们的儿戏,白居易唤起了对自己童年时光的怀念。诗中的“髫龀”和“绮纨”指的是孩子们天真可爱的形象,而“弄尘复斗草”则描绘了他们在玩耍中的欢乐场景。孩子们毫不顾忌地享受着游戏的乐趣,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白居易的成年人生活,他感到忧愁和烦恼的压力。诗中的“堂上长年客”和“鬓间新有丝”表明他已经步入中年,面对着各种人生的变化。他通过观赏孩子们的童年游戏,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对比出自己的成长和变化,产生了对人生的思考。

最后两句“童騃饶戏乐,老大多忧悲。静念彼与此,不知谁是痴。”表达了白居易对童年和成年的对比的感慨。他认为年幼时的快乐与成年后的忧愁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差异。在对比中,他反思自己和孩子们的不同,同时也在思考谁才是真正的痴迷者,是孩子们对游戏的痴迷,还是成年人对生活的痴迷。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白居易对童年和成年生活的思考,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人生的反思和对快乐的追求。这首诗词既展示了白居易的个人情感,又反映了人们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成年生活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意义。

观儿戏读音参考

guān ér xì
观儿戏

tiáo chèn qī bā suì, qǐ wán sān sì ér.
髫龀七八岁,绮纨三四儿。
nòng chén fù dòu cǎo, jǐn rì lè xī xī.
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
táng shàng cháng nián kè, bìn jiān xīn yǒu sī.
堂上长年客,鬓间新有丝。
yī kàn zhú mǎ xì, měi yì tóng ái shí.
一看竹马戏,每忆童騃时。
tóng ái ráo xì lè, lǎo dà duō yōu bēi.
童騃饶戏乐,老大多忧悲。
jìng niàn bǐ yǔ cǐ, bù zhī shuí shì chī.
静念彼与此,不知谁是痴。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诗文推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东海一时平。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能不忆江南。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西还有几家。却到帝都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