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恻吟

恻恻吟朗读

恻恻复恻恻,逐臣返乡国。
前事难重论,少年不再得。
泥涂绛老头班白,炎瘴灵均面黎黑。
六年不死却归来,道著姓名人不识。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恻恻吟译文及注释

《恻恻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恻恻复恻恻,逐臣返乡国。
前事难重论,少年不再得。
泥涂绛老头班白,炎瘴灵均面黎黑。
六年不死却归来,道著姓名人不识。

中文译文:
悲伤啊,再次悲伤啊,被迫离开家国的臣子们回到故乡。
过去的事情难以评判,年少时的美好已经无法再得到。
泥土污染了红润的老头发,炎热和瘴气使人们的面容变黑。
六年未死却归来,身份改变后,人们不再认识我。

诗意和赏析:
《恻恻吟》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感伤之作,通过描写一个被迫离开家乡的臣子的悲苦遭遇,表达了对逆境和命运的无奈和痛苦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恻恻复恻恻,逐臣返乡国”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悲伤之情,使用了重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悲痛的倍数。臣子们被迫离开家乡,逐渐回到故乡,但是他们回到的故乡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他们曾经熟悉的样貌,这让人感到无比的伤感和失落。

接下来的两句“前事难重论,少年不再得”表达了过去美好时光的不可复得,年少时的梦想和希望已经无法再次拥有,这种无法挽回的失去让人无比伤感。

接着,诗中描绘了一位老臣子的形象,“泥涂绛老头班白,炎瘴灵均面黎黑”。老臣子的头发曾经是红润的,但现在被泥土染黑,他的面容因为炎热和瘴气而变得黯淡无光,这一描写表现了岁月的摧残和艰辛的生活环境。

最后两句“六年不死却归来,道著姓名人不识”,表达了主人公经历了六年的艰难困苦却幸存下来,并改变了身份,但是回到家乡后,人们已经不再认识他,不再知道他的名字。这种被人遗忘和陌生的感觉加深了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助。

整首诗以悲伤、无奈和孤独为主题,通过描绘一个被命运抛弃的臣子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美好和无法改变的命运的深深痛惜。同时,诗中对环境和岁月的描绘也体现了社会的残酷和不公,给人以深思。

恻恻吟读音参考

cè cè yín
恻恻吟

cè cè fù cè cè, zhú chén fǎn xiāng guó.
恻恻复恻恻,逐臣返乡国。
qián shì nán zhòng lùn, shào nián bù zài dé.
前事难重论,少年不再得。
ní tú jiàng lǎo tóu bān bái, yán zhàng líng jūn miàn lí hēi.
泥涂绛老头班白,炎瘴灵均面黎黑。
liù nián bù sǐ què guī lái,
六年不死却归来,
dào zhe xìng míng rén bù shí.
道著姓名人不识。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诗文推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东海一时平。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能不忆江南。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西还有几家。却到帝都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