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往喜今

思往喜今朗读

忆除司马向江州,及此凡经十五秋。
虽在簪裾从俗累,半寻山水是闲游。
谪居终带乡关思,领郡犹分邦国忧。
争似如今作宾客,都无一念到心头。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思往喜今译文及注释

《思往喜今》

忆除司马向江州,
及此凡经十五秋。
虽在簪裾从俗累,
半寻山水是闲游。
谪居终带乡关思,
领郡犹分邦国忧。
争似如今作宾客,
都无一念到心头。

【中文译文】
怀念离开司马官职来到江州,
至今已经过了十五个秋天。
虽然身穿官服,受俗世之累,
却仍能半寻山水,自在游玩。
作为被贬谪的居民,始终怀念故乡,
担负着治理地方的责任,也关心国家的忧患。
与现在的那些宾客相比,
他们没有一丝牵挂在心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作品。诗人通过自述个人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往事的思念和对现状的喜悦之情。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作者离开司马官职来到江州的经历,已经过去了十五个秋天。这里的"除司马"指的是离开司马官职。这种改变让他感到犹如脱胎换骨,摆脱了原来的束缚。

接下来的两句"虽在簪裾从俗累,半寻山水是闲游"表达了即使身处官场,仍能保持心灵的自由和闲适。簪裾指官服,俗累指来自尘世的繁琐事务。作者通过寻找山水的乐趣来放松身心,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接下来的两句"谪居终带乡关思,领郡犹分邦国忧"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关切。谪居指被贬低地位,离开故乡。作者虽然身处地方,但仍然关注国家大事,分担国家的忧虑。

最后两句"争似如今作宾客,都无一念到心头"表达了对现状的喜悦之情。作者与现在的那些宾客相比,他们只顾享受现在的安逸和富足,没有对国家和他人的关心。而作者则保持着对故乡和国家的思念之情,将之记在心头。

整首诗以自身经历为线索,通过对比和反衬,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思念和对现状的喜悦。作者表达了对自由、宁静和关心社会的追求,同时也批判了那些只顾享受而忽略社会责任的人。这首诗展示了白居易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思往喜今读音参考

sī wǎng xǐ jīn
思往喜今

yì chú sī mǎ xiàng jiāng zhōu, jí cǐ fán jīng shí wǔ qiū.
忆除司马向江州,及此凡经十五秋。
suī zài zān jū cóng sú lèi,
虽在簪裾从俗累,
bàn xún shān shuǐ shì xián yóu.
半寻山水是闲游。
zhé jū zhōng dài xiāng guān sī, lǐng jùn yóu fēn bāng guó yōu.
谪居终带乡关思,领郡犹分邦国忧。
zhēng shì rú jīn zuò bīn kè, dōu wú yī niàn dào xīn tóu.
争似如今作宾客,都无一念到心头。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诗文推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东海一时平。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能不忆江南。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西还有几家。却到帝都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