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宴惜别

夜宴惜别朗读

笙歌旖旎曲终头,转作离声满坐愁。
筝怨朱弦从此断,烛啼红泪为谁流。
夜长似岁欢宜尽,醉未如泥饮莫休。
何况鸡鸣即须别,门前风雨冷修修。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夜宴惜别译文及注释

《夜宴惜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夜宴上的离别情景为题材,通过描绘音乐的终结和人们的离愁别绪,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惜别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笙歌旖旎曲终头,转作离声满坐愁。
筝怨朱弦从此断,烛啼红泪为谁流。
夜长似岁欢宜尽,醉未如泥饮莫休。
何况鸡鸣即须别,门前风雨冷修修。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幕夜晚宴会结束时的离别场景,通过细致的描写和动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惜别之情。

首联“笙歌旖旎曲终头,转作离声满坐愁”,通过描述宴会的盛况和音乐的终结,表达了人们离别时内心的愁绪。“笙歌”、“离声”以及“满坐愁”等词语形象地表现了人们离别时的凄凉氛围。

次联“筝怨朱弦从此断,烛啼红泪为谁流”,诗人运用筝声、烛光等形象,凸显了离别的悲伤情感。“筝怨”形容筝弦哀鸣,表示离别的伤感。“烛啼红泪”则是比喻烛光下的眼泪,使得离别的情绪更加真切。

末联表达了诗人对别离的无奈和对离别的痛苦的思考。“夜长似岁欢宜尽,醉未如泥饮莫休”表达了夜晚的漫长让人感到宴会的尽头将至,但是饮酒宛如泥沼一般,使人难以舍弃。“何况鸡鸣即须别,门前风雨冷修修”则无情地指出鸡鸣声意味着即将分别,门外的风雨更加凄冷,加深了离别的愁绪。

整首诗词感情真挚,言简意赅。通过音乐、烛光、酒宴等形象手法描绘了离别的凄凉场景,表达了人们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令读者在感受到离别之情的同时,也引发对人生离别的思考。

夜宴惜别读音参考

yè yàn xī bié
夜宴惜别

shēng gē yǐ nǐ qū zhōng tóu, zhuǎn zuò lí shēng mǎn zuò chóu.
笙歌旖旎曲终头,转作离声满坐愁。
zhēng yuàn zhū xián cóng cǐ duàn,
筝怨朱弦从此断,
zhú tí hóng lèi wèi shuí liú.
烛啼红泪为谁流。
yè zhǎng shì suì huān yí jǐn, zuì wèi rú ní yǐn mò xiū.
夜长似岁欢宜尽,醉未如泥饮莫休。
hé kuàng jī míng jí xū bié, mén qián fēng yǔ lěng xiū xiū.
何况鸡鸣即须别,门前风雨冷修修。
zhǔ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诗文推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东海一时平。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能不忆江南。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西还有几家。却到帝都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