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西墙下伊渠水中置石激流潺湲成韵颇有幽趣以诗记之

亭西墙下伊渠水中置石激流潺湲成韵颇有幽趣以诗记之朗读

嵌巉嵩石峭,皎洁伊流清。
立为远峰势,激作寒玉声。
夹岸罗密树,面滩开小亭。
忽疑严子濑,流入洛阳城。
是时群动息,风静微月明。
高枕夜悄悄,满耳秋泠泠。
终日临大道,何人知此情。
此情苟自惬,亦不要人听。

下载这首诗
(0)

亭西墙下伊渠水中置石激流潺湲成韵颇有幽趣以诗记之译文及注释

《亭西墙下伊渠水中置石激流潺湲成韵颇有幽趣以诗记之》

亭西墙下伊渠水中置石激流潺湲成韵颇有幽趣以诗记之。

伊渠是洛阳城内的一条小河,这首诗描述了在洛阳城的亭子旁边,有一块巉嵩的大石立在伊渠水中,水流冲击石头的声音如同玉石相击,潺潺的流水带来了很多的意境,这些景象让白居易产生了一种雅趣,于是他决定以诗歌的方式将这幅景象记录下来。

这首诗意境优美,通过描述自然景物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作者运用描写伊渠水中石头和流水的方式来展现他对这个场景的感知和理解。通过以诗的形式表达这一情感,作者希望能够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分享自己的愉悦之情。

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诗中透露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氛围,读者在阅读时也会感受到一种平和的心境。作者在描述自己的感受时,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沉思。他提到自己在大道上待了整整一天,但是却没有人能够了解他的情感。这也反映了诗人在人群中孤独的处境,以及他独特的感受与体验,并深化了整首诗的意境。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写了一个自然景物的壮丽场景,并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思考与感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读者引入其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启发读者思考生活中的点滴之美。

亭西墙下伊渠水中置石激流潺湲成韵颇有幽趣以诗记之读音参考

tíng xī qiáng xià yī qú shuǐ zhōng zhì shí jī liú chán yuán chéng yùn pō yǒu yōu qù yǐ shī jì zhī
亭西墙下伊渠水中置石激流潺湲成韵颇有幽趣以诗记之

qiàn chán sōng shí qiào, jiǎo jié yī liú qīng.
嵌巉嵩石峭,皎洁伊流清。
lì wèi yuǎn fēng shì, jī zuò hán yù shēng.
立为远峰势,激作寒玉声。
jiā àn luó mì shù, miàn tān kāi xiǎo tíng.
夹岸罗密树,面滩开小亭。
hū yí yán zi lài, liú rù luò yáng chéng.
忽疑严子濑,流入洛阳城。
shì shí qún dòng xī, fēng jìng wēi yuè míng.
是时群动息,风静微月明。
gāo zhěn yè qiāo qiāo, mǎn ěr qiū líng líng.
高枕夜悄悄,满耳秋泠泠。
zhōng rì lín dà dào, hé rén zhī cǐ qíng.
终日临大道,何人知此情。
cǐ qíng gǒu zì qiè, yì bú yào rén tīng.
此情苟自惬,亦不要人听。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诗文推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东海一时平。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能不忆江南。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西还有几家。却到帝都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