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尚书致仕

刑部尚书致仕朗读

十五年来洛下居,道缘俗累两何如。
迷路心回因向佛,宦途事了是悬车。
全家遁世曾无闷,半俸资身亦有馀。
唯是名衔人不会,毗耶长者白尚书。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刑部尚书致仕译文及注释

《刑部尚书致仕》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洛阳住了十五年,
因为世俗的困扰,我的修行之路受阻。
我心迷失,得向佛教寻求回归,
宦途经历已尘埃落定,只剩下一辆悬挂的车。
全家选择隐居,从未有过烦恼,
即使只有半份俸禄,我身上仍有余裕。
唯独那尊贵的名衔,人们无法理解,
我是毗耶长者白尚书。

诗意:
《刑部尚书致仕》是白居易在退隐后的自述。他在洛阳居住了十五年,面对世俗的琐碎事务和宦途的挫折,他感到自己的修行之路被阻碍。于是,他转向佛教以寻求心灵的归宿。他的官职已经结束,只剩下一辆悬挂的车,象征着他过去的官员身份。他选择隐居,全家远离尘嚣,过着宁静的生活,没有烦恼之忧。虽然只有半份俸禄,但他仍然生活得宽裕自在。然而,他的名衔和地位却无法被人们理解,因为他是一位曾经担任过刑部尚书的高官,如今却选择了离开官场,追求内心的宁静。

赏析:
《刑部尚书致仕》体现了白居易晚年的心境和生活态度。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世俗的厌倦和对修行的追求。他通过选择远离尘嚣,回归佛教信仰,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他以隐居的方式摆脱了官场的纷扰和名利的诱惑,追求了真正的自我价值和精神的满足。诗中的“毗耶长者白尚书”是他自称的名号,显示了他对佛教的信仰和追求。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白居易对人生追求与现实的矛盾之感,展示了他对内心世界的深思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刑部尚书致仕读音参考

xíng bù shàng shū zhì shì
刑部尚书致仕

shí wǔ nián lái luò xià jū, dào yuán sú lèi liǎng hé rú.
十五年来洛下居,道缘俗累两何如。
mí lù xīn huí yīn xiàng fú,
迷路心回因向佛,
huàn tú shì le shì xuán chē.
宦途事了是悬车。
quán jiā dùn shì céng wú mèn, bàn fèng zī shēn yì yǒu yú.
全家遁世曾无闷,半俸资身亦有馀。
wéi shì míng xián rén bú huì, pí yé zhǎng zhě bái shàng shū.
唯是名衔人不会,毗耶长者白尚书。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诗文推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东海一时平。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能不忆江南。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西还有几家。却到帝都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