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平江百花洲

泊平江百花洲朗读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归类:旅途抒怀
相关诗文:

泊平江百花洲译文及注释

泊平江百花洲翻译及注释

翻译
江南一带最美的地方是苏州,为王事奔走我却得以纵情遨游。
半生中三江五湖都乘船走遍,十年里四次停泊在这百花洲。
我跟岸边的杨柳都互相熟识了.眼前的云山执着地把我挽留。
不要责怪这孤舟漂泊不定吧。我自己本来就是一只孤舟。

注释
平江百花洲:平江,府名,治所在今江苏苏州,百花洲是当地的一个沙洲。
王程:为公事而奔走的旅程。

泊平江百花洲创作背景

  作于1190年(宋光宗绍熙元年),杨万里在年初伴送金国贺正旦使北返,行船至平江停泊在百花洲时,感慨自己一生漂泊,写诗抒怀。平江,指平江府,在今江苏苏州,1113年(宋徽宗政和三年)升苏州为平江府,建有姑苏馆、接官厅,专门接待朝廷官员和国外来使。百花洲位于城外河边,当时洲上有百花庵,屋宇宏伟,规模颇大。

泊平江百花洲鉴赏

  开头两句交待自己与苏州的因缘。平平叙事,颇有民歌风味。读来似乎是庆幸自己因王程之便而得游赏吴中佳胜,实际上却是为下文翻出感慨作势。“王程”二字已微露端倪。

  “半世三江五湖掉,十年四泊百花洲”。杨万里于1154(绍兴二十年)中进士,初授赣州司户,继调永州零陵萃,以后历任内外官职,奔走于江湖间,到写这首诗时,已经半世(指一个人的半生)之多;十来年间,因主程所经,曾四次泊舟于百花洲畔。这一联用秀朗工整之笔概括了自己的漂泊羁旅的生活,其中含有身世之感,但调子并不沉重,毋宁说还带有一点悠然自赏的意味。从眼前的胜游回顾半世以来的行踪,从眼前的百花洲联想到所历的三江五湖,时间、空间都延伸扩大了。这一联在对仗上句法上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多用数目字成对,如“半”对“十”“三”对“四”“五”对“百”;二是上下句的句法并不同(下句的“泊”是动词,与上句的“江”为名词不同,五湖棹与百花洲也有所不同,平仄也不调)。这样一种对仗,表现出诗人的巧思,具有一种轻快流利、拗折错落的美感。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颈联承“四泊百花洲”突出自己对这一带风物的熟悉。明明是诗人认得岸旁杨柳、依恋眼底云山,却故意将景物拟人化,从对面写来,说成是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依依挽留。这样写,既饶情致,又不落套。诗人对此间风物的深情也更进一层地得到表现,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诗人将主观的情感移到事物上,反过来有用被感染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我合一,浑然一体。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尾联承“半世三江五湖棹”从眼前泊岸的孤舟兴感,说别再埋怨孤舟漂泊不定,将自己载往三江五湖,要知道,自己原就是一只不系的孤舟。上句先放开一步,下句却透过一层,揭示了事情的底蕴。这个结尾,将“四泊百花洲”所引起的感触与联想凝聚到一点上:身如孤舟,漂泊无定,从而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泊平江百花洲读音参考

pō píng jiāng bǎi huā zhōu
泊平江百花洲

wú zhōng hǎo chù shì sū zhōu, què wèi wáng chéng dé shèng yóu.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bàn shì sān jiāng wǔ hú zhào, shí nián sì pō bǎi huā zhōu.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àn bàng yáng liǔ dōu xiāng shí, yǎn dǐ yún shān kǔ jiàn liú.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mò yuàn gū zhōu wú dìng chù, cǐ shēn zì shì yī gū zhōu.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杨万里诗文推荐

侧塞千山缝也无,上天下井万崎岖。昨朝曾过芙蓉渡,寻到溪源一线初。

日高谷底始微暄,岚翠依然透骨寒。说与行人忙底事,金鸡声里促银鞍。

今日偶不饮,无事亦有思。偶然举一杯,事至我不知。岂独忘万事,此身亦如遗。此酒本何物,秫先麴还随。饭秫秪醒眼,嚼麴无醉时。秫麴偶相逢,清泉媒妁之。不知独...

坐看胡孙上树头,旁人只恐堕深沟。渠侬狡狯何须教,说与旁人莫浪愁。

山北溪声一路迎,山南溪响送人行。也知流向金陵去,若过金陵莫寄声。

读书不厌勤,勤甚倦且昏。不如卷书坐,人书两忘言。兴来忽开卷,径到百圣源。说悟本无悟,谈玄初未玄。当其会心处,只有一欣然。此乐谁为者,非我亦非天。自笑终...

後山勒水向东驰,却被前山勒向西。道是水柔无性气,急声声怒慢声悲。

花早春何力,香寒晓尽吹。月摇横水影,雪带入瓶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