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友人惠牙簪

答友人惠牙簪朗读

牙簪不可忘,来处隔炎荒。
截得半环月,磨成四寸霜。
晓辞梳齿腻,秋入发根凉。
好是纱巾下,纤纤锥出囊。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答友人惠牙簪译文及注释

诗词:《答友人惠牙簪》

牙簪不可忘,来处隔炎荒。
截得半环月,磨成四寸霜。
晓辞梳齿腻,秋入发根凉。
好是纱巾下,纤纤锥出囊。

中文译文:
回答朋友寄来的牙簪
这根牙簪无法忘怀,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的。
经过截取、磨削,就像一半的月亮,修整成四寸的冰霜。
早晨用来梳理头发,舒适凉爽,秋天渗透到发根,使人感到凉意。
最好的时候是藏在纱巾下,轻轻取出使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章孝标写给友人的回信,回答了友人送来牙簪的感谢之词。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将牙簪的来历与制作过程描绘出来,彰显了其珍贵和精良的工艺。牙簪作为一个日常的梳妆用品,但这首诗却赋予了它一种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首句“牙簪不可忘,来处隔炎荒。”表达了诗人对这根牙簪珍贵性的肯定,并暗示牙簪是从较为荒凉的地方而来,使得这个日常用品更加令人怀念。接下来的两句“截得半环月,磨成四寸霜。”以夸张的形象描述了牙簪的工艺精细,还有它的美感。诗的后半部分描写了牙簪的使用情景,早晨用来梳理头发,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同时,作者提到秋天,透过秋天的比喻,不仅强调了牙簪的凉爽感觉,还暗示了时光的流逝。最后两句“好是纱巾下,纤纤锥出囊。”则将牙簪的珍贵之处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赞美了牙簪的精致与品质,并以纱巾与囊袋的形象衬托了其独特之美。

整首诗简洁明快,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牙簪的赞美和喜爱之情。牙簪作为一个日常的物品,被写得如此具体而美丽,反映了唐代当时文人对工艺的重视和对日常物品的热爱。这首诗写尽了牙簪的精美和珍贵之处,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感谢之情,并通过输送对日常物品的崇敬而有所启示。

答友人惠牙簪读音参考

dá yǒu rén huì yá zān
答友人惠牙簪

yá zān bù kě wàng, lái chù gé yán huāng.
牙簪不可忘,来处隔炎荒。
jié dé bàn huán yuè, mó chéng sì cùn shuāng.
截得半环月,磨成四寸霜。
xiǎo cí shū chǐ nì, qiū rù fā gēn liáng.
晓辞梳齿腻,秋入发根凉。
hǎo shì shā jīn xià, xiān xiān zhuī chū náng.
好是纱巾下,纤纤锥出囊。

章孝标诗文推荐

登唐科第语唐音,望日初生忆故林。鲛室夜眠阴火冷,蜃楼朝泊晓霞深。风高一叶飞鱼背,潮净三山出海心。想把文章合夷乐,蟠桃花里醉人参。

石脉绽寒光,松根喷晓霜。注瓶云母滑,漱齿茯苓香。野客偷煎茗,山僧惜净床。三禅不要问,孤月在中央。

樟亭驿上题诗客,一半寻为山下尘。世事日随流水去,红花还似白头人。

颢气贯精神,苍崖老姓名。烟霞空送景,水木苦无情。劚药云根断,眠花石面平。折松开月色,决水放秋声。颜为忘忧嫩,身缘绝粒轻。围棋看局势,对镜戮妖精。过海量...

州青县白浙河濆,饱向苍龙阙下闻。鼓角自严寒海月,旌旗不动湿江云。风骚处处文章主,井邑家家父母君。长恐抱辕留不住,九天鸳鹭待成群。

人人入蜀谒文翁,妍丑终须露镜中。诗景荒凉难道合,客情疏密分当同。城南歌吹琴台月,江上旌旗锦水风。下客低头来又去,暗堆冰炭在深衷。

天假纵横入幕筹,东南顿减一方忧。行赍健笔辞天阁,坐见妖星落蔡州。青草袍襟翻日脚,黄金马镫照旄头。此行领取从军乐,莫虑功名不拜侯。

神物不复见,小池空在兹。因嫌冲斗夜,未是偃戈时。岸古鱼藏穴,蒲凋翠立危。吾皇别有剑,何必铸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