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寺晓别生公

正见寺晓别生公朗读

清晓盥秋水,高窗留夕阴。
初阳到古寺,宿鸟起寒林。
香火有良愿,宦名非素心。
灵山缘未绝,他日重来寻。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正见寺晓别生公译文及注释

诗词:《正见寺晓别生公》
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代

清晓盥秋水,高窗留夕阴。
初阳到古寺,宿鸟起寒林。
香火有良愿,宦名非素心。
灵山缘未绝,他日重来寻。

中文译文:
清晨洗涤秋水,高窗留下夜晚的阴凉。
初阳照耀古寺,宿鸟在寒冷的林中起翔。
香火燃烧着良好的愿望,仕途名利并非一颗本心。
与灵山的缘分尚未断绝,将来某天还会重回来寻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对古寺景色的描写为主线,表达了诗人温庭筠对于宗教信仰和才名的思考与追求。

诗的开篇“清晓盥秋水,高窗留夕阴”,描绘了清晨时分在寺庙中洗涤秋水的场景,并暗示了人世间尘埃的冲刷与净化。高窗留下的夕阳映出宁静幽深的寺庙,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初阳照耀古寺,宿鸟从寒冷的林中起飞。这里暗示了一种新的开始和自由,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自己才名的追求。寺庙意味着宗教的力量与秩序,而宿鸟的起飞则象征着诗人对于害怕束缚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之后,“香火有良愿,宦名非素心”,诗人表达了对于信仰以及对于功名利禄与真心相对立的看法。诗人认为,香火即燃烧着人们的愿望与祈祷,这种诚心是纯净的,而宦名则追求的是功利与名利,非真心所在。

最后两句“灵山缘未绝,他日重来寻”,诗人表达了对于灵山的向往和追求,暗示了诗人身世的转变和追求灵性上的执念。

整首诗通过对古寺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追求清净与自由、对于信仰和才名的思考与追求。诗中别有深意,古寺景色是诗人内心与外在世界的映照,以寺庙景象为线索展开了一幅世俗与宗教、功名与真心相对立的图景,表达了对于追求真正自由与内心净化的渴望。

正见寺晓别生公读音参考

zhèng jiàn sì xiǎo bié shēng gōng
正见寺晓别生公

qīng xiǎo guàn qiū shuǐ, gāo chuāng liú xī yīn.
清晓盥秋水,高窗留夕阴。
chū yáng dào gǔ sì, sù niǎo qǐ hán lín.
初阳到古寺,宿鸟起寒林。
xiāng huǒ yǒu liáng yuàn, huàn míng fēi sù xīn.
香火有良愿,宦名非素心。
líng shān yuán wèi jué, tā rì chóng lái xún.
灵山缘未绝,他日重来寻。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温庭筠诗文推荐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露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玉纤弹处真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春露□朝华,秋波浸晚霞。风流心上物,本为风流出。看取薄情人,罗衣无此痕。?

宝函钿雀金鹦鹏,沉香阍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独倚门。?

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绣帘垂□□,眉黛远山绿。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消。?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明镜照新妆,鬓经双脸长。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