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三日步至杏亭

三月十三日步至杏亭朗读

禅房幽讨有谁期,竹径穿花蝶不知。
山拥暮寒斜照里,树含芳思欲开时。
和风第放千林喜,胜日闲成一段奇。
何必红尘污人后,始从箫鼓看繁枝。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三月十三日步至杏亭译文及注释

《三月十三日步至杏亭》是宋代黄彦平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月十三日步至杏亭,
清晨时分我来到了杏亭,
禅房幽讨有谁期,
幽静的禅房里有谁预料到我会来访呢?
竹径穿花蝶不知。
竹子的小径穿过花丛,蝴蝶却并不知道。
山拥暮寒斜照里,
山峦环绕,夕阳斜照的时候,
树含芳思欲开时。
树木含着浓郁的花香,渴望绽放的时刻即将到来。
和风第放千林喜,
和风吹拂,千林欢喜。
胜日闲成一段奇。
美好的阳光悠闲地展现出一段奇妙的景色。
何必红尘污人后,
为何要沾染红尘之后的浮世烟尘,
始从箫鼓看繁枝。
才从箫鼓音乐中领悟到繁花似锦之景。

诗意和赏析:
《三月十三日步至杏亭》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春日景观,同时也蕴含着一种对红尘世界的超脱和追求内心净化的禅意。

诗的开头描述了诗人清晨来到杏亭的情景,杏亭是一处幽静的禅房,意味着诗人远离尘嚣,寻求内心的静谧。接着,诗人通过描绘竹径穿花的景象,表达了自然界的宁静与美好,与人们纷繁复杂的世事相对立。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山峦环绕下夕阳的倾斜照射,以及树木含苞欲放的情景。这些景象给人以宁静、温暖和期待的感觉,也暗含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美好景色的即将到来。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对和风的赞美,和风吹拂之下,千林欢喜。这里的和风象征着宁静、和谐和欢乐。接着,诗人以"胜日"来形容阳光的美好,将阳光渲染成一种悠闲而奇妙的景象,进一步加强了诗词的宁静和美好。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红尘世界的追求超脱,诗人认为人们没有必要沾染红尘之后的浮世烟尘,而是应该从箫鼓音乐中领悟到繁花似锦的景象。这里的箫鼓音乐象征着禅修和心灵的净化,通过这种方式来欣赏繁花似锦的景象,表示对红尘世界的超脱和对内心清净的追求。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红尘世界的追求超脱和内心净化的意愿。诗中充满了禅意和对宁静美好的渴望,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引导读者超越尘世的喧嚣,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净化。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心灵的关联,以及对超脱红尘之忧的追寻。

三月十三日步至杏亭读音参考

sān yuè shí sān rì bù zhì xìng tíng
三月十三日步至杏亭

chán fáng yōu tǎo yǒu shuí qī, zhú jìng chuān huā dié bù zhī.
禅房幽讨有谁期,竹径穿花蝶不知。
shān yōng mù hán xié zhào lǐ, shù hán fāng sī yù kāi shí.
山拥暮寒斜照里,树含芳思欲开时。
hé fēng dì fàng qiān lín xǐ, shèng rì xián chéng yī duàn qí.
和风第放千林喜,胜日闲成一段奇。
hé bì hóng chén wū rén hòu, shǐ cóng xiāo gǔ kàn fán zhī.
何必红尘污人后,始从箫鼓看繁枝。

黄彦平诗文推荐

往者东门瓜,近接咸阳道。炎风沉玉甃,宿露薅瑶草。叶平磊落人,此说有何好。常时玩钩带,不复叹枯槁。武陵桃易华,甪里芝难老。战争北云始,贱贫傥长保。

纷纷务伪漫成群,淮北淮南结塞氛。破走仙官三万骑,祗烦前队夜叉军。

霏戏点点胭脂雨,唾碧溅溅罨画溪。送客归来问山馆,一声啼鸟日平西。

惊风吹鸿鹄,一举仪天衢。劲翮自肃肃,弱羽犹区区。时於蒿艾间,得粒鸣相呼。永愧燕雀情,我岂不足欤。鹏运与鸥没,远近各有图。方当绝四海,安敢怀此都。

侍臣祗道天颜喜,掩骼还俘更苦心。边戍要教迎刃解,圣恩先作漏泉深。

何必翠虚捎魍魉,且看白旆挂麟猊。几年待著龙蛇岁,便是乾坤交泰时。

遗堞感至今,平生行乐处。英雄除霸王,俯仰成今古。昔日城中居,此日城边暮。鱼龙与爵马,共尽谁能数。悲风天未起,陌上行人去。凄凉王仲宣,独咏登楼赋。

从来汉将说张韩,泗水流澌浴铁寒。待沂隋河趋洛口,却登灞岸复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