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掌》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写掌印的表象,展现了作者与尘世的隔离和与世人的疏离。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掌前的流水静止无波,掌下的轩车每日都是新的。徒然在山顶高举手,却从未招来过行人。
罗隐以掌印为题材,通过描绘掌前流水静止无波和掌下的轩车日日更新,表达了他追求超凡脱俗,与尘世隔绝的心境。掌印代表了罗隐与尘世的分隔,而流水和轩车代表了尘世的繁华和流动不息。罗隐在诗中谈及自己高举手臂的动作,意味着他试图招呼路人,然而他却从未真正招来过任何行人。这种情景既显示了作者与世人的疏离,也暗示了他的追求与普通人的区别。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超然境界、对尘世的排斥和对世俗束缚的追求。以手掌为象征,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疏离。与人们的流水般的繁忙生活相对,罗隐追求的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安静和超脱的境界。这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淡然、超然的境界,展现了罗隐对于尘世的理解和追求。
xiān zhǎng
仙掌
zhǎng qián liú shuǐ zhù wú chén, zhǎng xià xuān chē rì rì xīn.
掌前流水驻无尘,掌下轩车日日新。
mán xiàng shān tóu gāo jǔ shǒu, hé zēng zhāo dé lù xíng rén.
谩向山头高举手,何曾招得路行人。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
思量前事不堪寻,牢落余情满素琴。四海岂无腾跃路,一家长有别离心。道从汩没甘雌伏,迹恐因循更陆沈。寂寞谁应吊空馆,异乡时节独沾襟。簟卷两床琴瑟秋,暂凭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