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开元寺阁上作

广陵开元寺阁上作朗读

满槛山川漾落晖,槛前前事去如飞。
云中鸡犬刘安过,月里笙歌炀帝归。
江蹙海门帆散去,地吞淮口树相依。
红楼翠幕知多少,长向东风有是非。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广

广陵开元寺阁上作译文及注释

《广陵开元寺阁上作》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广陵开元寺的阁楼为背景,描绘了山川景色的美丽和历史的变迁。

满槛山川漾落晖,
槛前前事去如飞。
云中鸡犬刘安过,
月里笙歌炀帝归。

江蹙海门帆散去,
地吞淮口树相依。
红楼翠幕知多少,
长向东风有是非。

这首诗的意境是在广陵开元寺的阁楼上观望山川的景色。诗人用“满槛山川漾落晖”来形容阳光洒在山川上的美景,给人以明亮而辽阔的感觉。诗人感慨时光飞逝,回首往事,发现一切过去的事情都在眨眼之间消失不见,如同飞快掠过的景象。

接着诗人描述了历史和时间的变迁。他说“云中鸡犬刘安过”,指的是历史人物刘安时期的平静与和平。然后,“月里笙歌炀帝归”,这里指的是炀帝回到建康(即现在的江苏扬州),刘炀是南唐的皇帝,他的回归使得这片土地充满了欢乐和繁华。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江水冲击海门,海门的帆船散去,淮河的水淹没了淮口的树木。“江蹙海门帆散去,地吞淮口树相依”,这里用江水冲击海门和淮河水淹没淮口的树木来暗示这片土地的沧桑与变迁。

最后一句“红楼翠幕知多少,长向东风有是非”,诗人通过红楼和翠幕来暗指故事情节复杂、隐含纷争的宫廷。他暗示着红楼和翠幕背后隐藏着多少故事,唯有东风长久地吹动,才会揭露出这些是非的真相。

整首诗通过描绘广陵开元寺阁上的景色,展示出山川的美丽和历史的变迁。并通过反衬的手法,暗示出宫廷的是非和人事的无常。诗中所用的景象和意象相互交织,使整首诗既有美景的描绘,又有历史的抒发,给人以深深的思考。

广陵开元寺阁上作读音参考

guǎng líng kāi yuán sì gé shàng zuò
广陵开元寺阁上作

mǎn kǎn shān chuān yàng luò huī, kǎn qián qián shì qù rú fēi.
满槛山川漾落晖,槛前前事去如飞。
yún zhōng jī quǎn liú ān guò,
云中鸡犬刘安过,
yuè lǐ shēng gē yáng dì guī.
月里笙歌炀帝归。
jiāng cù hǎi mén fān sàn qù, dì tūn huái kǒu shù xiāng yī.
江蹙海门帆散去,地吞淮口树相依。
hóng lóu cuì mù zhī duō shǎo, zhǎng xiàng dōng fēng yǒu shì fēi.
红楼翠幕知多少,长向东风有是非。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

罗隐诗文推荐

锺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高亭暮色中,往事更谁同?水谩矜天阔,山应到此穷。病怜京口酒,老怯海门风。唯有言堪解,何由见远公。

思量前事不堪寻,牢落余情满素琴。四海岂无腾跃路,一家长有别离心。道从汩没甘雌伏,迹恐因循更陆沈。寂寞谁应吊空馆,异乡时节独沾襟。簟卷两床琴瑟秋,暂凭前...

余声宛宛拂庭梅,通济渠边去又回。若使炀皇魂魄在,为君应合过江来。

一片丝罗□□□,洞房西室女工劳。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蜀锦谩夸声自贵,越绫虚说价功高。可中用作鸳鸯被,红叶枝枝不碍刀。

夏窗七叶连阴暗。,赖家桥上潏河边。细看月轮真有意,已知青桂近嫦娥。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山雨霏微宿上亭,雨中...

泾溪石险人竞惧,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沈沦。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