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处默师

寄处默师朗读

甘露卷帘看雨脚,樟亭倚柱望潮头。
十年顾我醉中过,两地与师方外游。
久隔兵戈常寄梦,近无书信更堪忧。
香炉烟霭虎溪月,终棹铁船寻惠休。

下载这首诗
(1)
相关诗文:

寄处默师译文及注释

诗词《寄处默师》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寄处默师》

甘露卷帘看雨脚,樟亭倚柱望潮头。
十年顾我醉中过,两地与师方外游。
久隔兵戈常寄梦,近无书信更堪忧。
香炉烟霭虎溪月,终棹铁船寻惠休。

中文译文:
甘露卷帘,看着雨滴滴落下来;
樟亭倚在柱子上,望着潮水的起伏。
十年来,我醉醺醺地过去了,只有你时常情深意足地照顾我;
我们相隔两地,而你在远方游玩。
长久以来,战乱常常让我寄托梦境;
近来没有信件,更加令人担忧。
香炉里的烟雾笼罩着虎溪的清月,
终于,我们乘坐着铁船去寻找惠休。

诗意:
这首诗是罗隐写给他的师傅,表达了自己对师傅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情感,表达了对师傅的感激和思念之情,并表达了对师傅的期待和渴望再次相见的愿望。

赏析:
诗人以甘露卷帘和樟亭望潮作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甘露卷帘代表着清凉和宁静,雨滴落下宛如甘露般滋润一切。樟亭倚柱望潮头则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向往和对远方的思念。诗中的“十年顾我醉中过”表达了诗人对师傅的感激之情,以及长久以来师傅对自己的照顾和关怀。两地与师方外游则表示诗人与师傅相隔遥远,师傅在外游玩,诗人则感慨万千。久隔兵戈常寄梦表达了当时战乱频发,久未与师傅相见,只能寄托梦境与师傅相会的希望。近无书信更堪忧则表示最近没有收到师傅的信件,让诗人更加忧虑和担心。最后两句以香炉烟霭虎溪月和棹铁船寻惠休作为结束,表达了诗人寻找师傅的决心和愿望。整首诗婉约流畅,以自然景物来描绘内心情感,表达了对师傅的思念和希望再度相见的愿望。

寄处默师读音参考

jì chù mò shī
寄处默师

gān lù juàn lián kàn yǔ jiǎo, zhāng tíng yǐ zhù wàng cháo tóu.
甘露卷帘看雨脚,樟亭倚柱望潮头。
shí nián gù wǒ zuì zhōng guò,
十年顾我醉中过,
liǎng dì yǔ shī fāng wài yóu.
两地与师方外游。
jiǔ gé bīng gē cháng jì mèng, jìn wú shū xìn gèng kān yōu.
久隔兵戈常寄梦,近无书信更堪忧。
xiāng lú yān ǎi hǔ xī yuè, zhōng zhào tiě chuán xún huì xiū.
香炉烟霭虎溪月,终棹铁船寻惠休。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

罗隐诗文推荐

锺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高亭暮色中,往事更谁同?水谩矜天阔,山应到此穷。病怜京口酒,老怯海门风。唯有言堪解,何由见远公。

思量前事不堪寻,牢落余情满素琴。四海岂无腾跃路,一家长有别离心。道从汩没甘雌伏,迹恐因循更陆沈。寂寞谁应吊空馆,异乡时节独沾襟。簟卷两床琴瑟秋,暂凭前...

余声宛宛拂庭梅,通济渠边去又回。若使炀皇魂魄在,为君应合过江来。

一片丝罗□□□,洞房西室女工劳。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蜀锦谩夸声自贵,越绫虚说价功高。可中用作鸳鸯被,红叶枝枝不碍刀。

夏窗七叶连阴暗。,赖家桥上潏河边。细看月轮真有意,已知青桂近嫦娥。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山雨霏微宿上亭,雨中...

泾溪石险人竞惧,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沈沦。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