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东林寺题愿公院

宿东林寺题愿公院朗读

古寺沈沈僧未眠,支颐将客说闲缘。
一溪月色非尘世,满洞松声似雨天。
檐底水涵抄律烛,窗间风引煮茶烟。
无由住得吟相伴,心系青云十五年。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宿

宿东林寺题愿公院译文及注释

宿东林寺题愿公院

古寺沈沈僧未眠,
支颐将客说闲缘。
一溪月色非尘世,
满洞松声似雨天。
檐底水涵抄律烛,
窗间风引煮茶烟。
无由住得吟相伴,
心系青云十五年。

译文:
在东林寺住宿书于愿公院

古老的寺院,寂静无声,僧人未入眠,
托着腮,我与客人闲聊谈论缘分。
一条小溪,月色映照,它与尘世无关,
整个山洞,松树的声音像是在下雨天。
屋檐底下,水浸润经书的烛光,
窗间的风,引来了煮茶的雾烟。
无法经常住在这里,与吟诗为伴,
我的思绪与青云十五年,心依然牵连。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杜荀鹤在东林寺中的宿行情景。古寺中僧人静修未眠,杜荀鹤支着腮,与他的客人聊天,谈论着闲情缘分。月光映照在小溪上,使其与尘世无关。整个山洞中回荡着松树的声音,如同雨天的声音。屋檐下的水浸润着经书的烛光,窗外的风吹来煮茶的蒸汽。然而,他不常住在这里,无法与吟诗相伴,但他的心思却牵扯在青云十五年。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安静祥和的夜晚景象。寺院中僧人静修的场景与杜荀鹤与客人的闲聊交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通过自然景物(月光、松树声、流水、风)的描绘,增加了诗的意境与气氛。进而,通过表达作者无法常住在这里与吟诗相伴这件事,透露出他对吟诗的钟爱与痴迷,以及对青云十五年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细腻,给人以清新宁静之感,同时也反映了杜荀鹤对诗歌创作的寄托与思考。

宿东林寺题愿公院读音参考

sù dōng lín sì tí yuàn gōng yuàn
宿东林寺题愿公院

gǔ sì shěn shěn sēng wèi mián, zhī yí jiāng kè shuō xián yuán.
古寺沈沈僧未眠,支颐将客说闲缘。
yī xī yuè sè fēi chén shì,
一溪月色非尘世,
mǎn dòng sōng shēng shì yǔ tiān.
满洞松声似雨天。
yán dǐ shuǐ hán chāo lǜ zhú, chuāng jiān fēng yǐn zhǔ chá yān.
檐底水涵抄律烛,窗间风引煮茶烟。
wú yóu zhù dé yín xiāng bàn, xīn xì qīng yún shí wǔ nián.
无由住得吟相伴,心系青云十五年。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官至翰学士知制造。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杜荀鹤诗文推荐

故国看看远,前程计在谁?五更听角后,一叶渡江时。吾道天宁丧,人情日可疑。西陵向西望,双泪为君垂。

秋色上庭枝,愁怀切向谁?青云无势日,华发有狂时。枕上闻风雨,江南系别离。如何吟到此,此道不闻知。

若以名场内,谁无一轴诗?纵饶生白发,岂敢怨明时。知己虽然切,春官未必私。宁教读书眼,不有看花期。

蒙蒙烟雨蔽江村,江馆愁人好断魂。自别家来生白发,为侵星起谒朱门。也知柳欲开春眼,争奈萍无入土根。兄弟无书雁归北,一声声觉苦于猿。

旧衣灰絮絮,新酒竹篘篘。只知断送豪家酒,不解安排旅客情。

兄弟将知大自强,乱时同茸读书堂。岩泉遇雨多还闹,溪竹唯风少即凉。藉草醉吟花片落,傍山闲步药苗香。团圆便是家肥事,何必盈仓与满箱?

立马不忍上,醉醒天气寒。都缘在门易,直似别家难。世路既如此,客心须自宽。江村亦饥冻,争及问长安。

地僻春来静,深宜长者居。好花都待晚,修竹不妨疏。雁入湘江食,人侵晓色锄。似君无学处,头白道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