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入梅用贺方回韵)

青玉案(入梅用贺方回韵)朗读

银涛渐溢江南路。
泛短棹、轻帆去。
破块跳珠知几度。
竹窗新粉,藕池香碧,应在云深处。
萧萧鹤发虽云暮。
曾得神仙悟真句。
久视长生亲见语。
离愁扫尽,更无慵困,怕甚黄梅雨。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归类:青玉案
相关诗文:

青玉案(入梅用贺方回韵)译文及注释

《青玉案(入梅用贺方回韵)》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史浩。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银涛渐溢江南路。
泛短棹、轻帆去。
破块跳珠知几度。
竹窗新粉,藕池香碧,应在云深处。

译文:
银色浪潮渐渐涌满江南路。
小船荡起,轻帆飘去。
打破的块石跃跃欲试,不知经历了多少次。
竹窗上新涂的粉,藕池中芬芳的绿,应在深深的云中。

诗意:
这首诗以江南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画面。银色的浪涛渐渐填满江南的大街小巷,小船轻轻划过,帆随风飘去。诗人观察到石块被打破后跳跃的水珠,但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跳动。竹窗上刚刚涂上新粉,藕池中的莲花香气扑鼻,它们都存在于深深的云雾之中。

赏析:
这首诗以优美的描写表达了春天的景象,以及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感受。银涛溢满江南路,给人一种繁荣昌盛的感觉,同时也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小船轻轻荡漾,帆飘去,给人一种宁静和安逸的感受。破块跳珠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小变化的敏感和细致的观察。竹窗新粉、藕池香碧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繁花和芳香,以及它们隐藏在云深处的美丽。整首诗以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传递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愉悦,同时也表达了对长生和离愁的思考。诗中的黄梅雨象征着离愁的困扰,而诗人对黄梅雨的无所畏惧则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豁达心境。

青玉案(入梅用贺方回韵)读音参考

qīng yù àn rù méi yòng hè fāng huí yùn
青玉案(入梅用贺方回韵)

yín tāo jiàn yì jiāng nán lù.
银涛渐溢江南路。
fàn duǎn zhào qīng fān qù.
泛短棹、轻帆去。
pò kuài tiào zhū zhī jǐ dù.
破块跳珠知几度。
zhú chuāng xīn fěn, ǒu chí xiāng bì, yīng zài yún shēn chù.
竹窗新粉,藕池香碧,应在云深处。
xiāo xiāo hè fà suī yún mù.
萧萧鹤发虽云暮。
céng de shén xiān wù zhēn jù.
曾得神仙悟真句。
jiǔ shì cháng shēng qīn jiàn yǔ.
久视长生亲见语。
lí chóu sǎo jǐn, gèng wú yōng kùn, pà shén huáng méi yǔ.
离愁扫尽,更无慵困,怕甚黄梅雨。

史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史浩诗文推荐

翠馆银罂下紫清。内家闻说庆嘉平。柳条萱草眼偏明。小阁数杯成酩酊,醒来不爱佩环声。为通幽梦到蓬瀛。

莫惜清尊长在手。圣朝化洽民康阜。说与渔家知得否。齐稽首。太平天子无疆寿。

济涉还渠渔父子。生涯只在烟波里。练静忽然风又起。赢得底。吹来别浦看桃李。

白鹭栖烟一点明,皎然压倒语全清。莫言后代无人继,仗锡行将擅此名。

一引修鳞吾事了。棹船归去歌声杳。门俯清湾山更好。眠到晓。鸣榔艇子方云扰。

荧荧巨阙。左右凝霜雪。且向玉阶掀舞,终当有、用时节。唱彻。人尽说。宝此制无折。内使奸雄落胆,外须遣、豺狼灭。

渔舟之子来何所。尽相猜相语。夜宿玉堂空,见火轮飞舞。凡心有虑尚依然,复归指、维舟沙浦。回首已茫茫,叹愚迷不悟。

我是柘枝娇女。□□多风措。□□□、□住深□,妙学得柘枝舞。□□头戴凤冠,□□□纤腰束素。□□遍体锦衣装,来献呈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