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地芳春都过了。
花不语、对人含笑。
花与人期,人怜花病,瘦似人多少。
闻道重门深悄悄。
愁不尽、露啼烟袅。
断得相思,除非明月,不把花枝照。
卷地芳春都过了。花不语、对人含笑。花与人期,人怜花病,瘦似人多少。闻道重门深悄悄。愁不尽、露啼烟袅。断得相思,除非明月,不把花枝照。
《雨中花令》是宋代程垓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雨中的花朵,表达了花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依存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卷地芳春都过了。
花不语、对人含笑。
花与人期,人怜花病,瘦似人多少。
闻道重门深悄悄。
愁不尽、露啼烟袅。
断得相思,除非明月,不把花枝照。
诗词的意境主要围绕着雨中的花朵展开。首先,诗人表达了春天的花朵已经凋谢尽,只有雨中的花还在绽放。这些花朵沉默无言,但却对人微笑。诗人以花与人相互期待为表达,人们关心花的病情,而花病患者那样瘦弱,可怜得像人一样。诗人听说花的家门深闭,安静无声,这让他感到忧愁无尽,甚至露水也似乎在为他而流泪。最后,诗人表示除非明月能照亮花枝,否则他与心上人之间的相思之情将永远断绝。
这首诗词通过对雨中花朵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忧愁。花朵作为一种自然的存在,与人类之间建立了一种微妙的联系。诗人通过花与人之间的对话和相互期待,表达了对花的关切和人与花之间的共鸣。诗中的重门深闭和花病患者的瘦弱形象,增加了诗词的悲凉氛围。最后,诗人以明月照亮花枝的情景来暗示,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真正的相思和联结,否则相思之情只能一直存在于心中,无法得到真正的回应。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雨中花朵的形象,以及花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相思之情。同时,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示了宋代诗词的典型特点,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yǔ zhōng huā lìng
雨中花令
juǎn dì fāng chūn dōu guò le.
卷地芳春都过了。
huā bù yǔ duì rén hán xiào.
花不语、对人含笑。
huā yú rén qī, rén lián huā bìng, shòu shì rén duō shǎo.
花与人期,人怜花病,瘦似人多少。
wén dào zhòng mén shēn qiāo qiāo.
闻道重门深悄悄。
chóu bù jìn lù tí yān niǎo.
愁不尽、露啼烟袅。
duàn dé xiāng sī, chú fēi míng yuè, bù bǎ huā zhī zhào.
断得相思,除非明月,不把花枝照。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南月惊乌,西风破雁,又是秋满平湖。采莲人尽,寒色战菰蒲。旧信江南好景,一万里、轻觅莼鲈。谁知道,吴侬未识,蜀客已情孤。凭高,增怅望,湘云尽处,都是平芜...
坠红轻,浓绿润,深院又春晚。睡起厌厌,无语小妆懒。可堪三月风光,五更魂梦,又都被、杜鹃催攒。怎消遣。人道愁与春归,春归愁未断。闲倚银屏,羞怕泪痕满。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