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翠树调莺舌。
山腰野菜飞黄蝶。
来为等闲休。
去成多少愁。
小庭花木改。
犹有啼痕在。
别后不曾看。
怕花和泪残。
山头翠树调莺舌。山腰野菜飞黄蝶。来为等闲休。去成多少愁。小庭花木改。犹有啼痕在。别后不曾看。怕花和泪残。
《菩萨蛮(正月三日西山即事)》是宋代程垓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头的翠树唤起了鸟儿的歌声。
山腰上野菜飞舞着黄色的蝴蝶。
来了就是为了随意地休闲。
离去时却带走了多少忧愁。
小庭院里的花木已经改变。
但仍然留有别离的痕迹。
分别之后再也没有看到过。
害怕花朵和泪水的残留。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正月初三登临西山的场景。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对生活中离别和失去的感慨。诗中的翠树和鸟儿的歌声,以及山腰上飞舞的黄色蝴蝶,都是对春天的描绘,象征着生机和美好。然而,在这美丽的自然背景之下,诗人却感叹了来去之间的休闲和忧愁。他提到小庭院的花木已经改变,但仍然带有别离的痕迹,表达了对离别和失去的留恋和痛苦。诗人害怕看到花朵和泪水的残留,这也暗示了他对情感的脆弱和敏感。
赏析:
《菩萨蛮(正月三日西山即事)》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物和人情的交融。诗人通过对山头翠树、野菜和蝴蝶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同时也将自然景物与人情的起伏和离别的情感相结合。诗中的"等闲休"和"多少愁"表达了人们在休闲和忧愁之间的微妙心境。小庭院花木的改变以及别后不曾看到的描述,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的留恋和对离别的伤感。最后的"怕花和泪残"则表达了诗人对情感的脆弱和对失去的恐惧。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情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离别和失去的痛苦,同时也透露出对生命和美好的追求。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同时也展示了宋代诗人的艺术风格和写作特点。
pú sà mán zhēng yuè sān rì xī shān jí shì
菩萨蛮(正月三日西山即事)
shān tóu cuì shù diào yīng shé.
山头翠树调莺舌。
shān yāo yě cài fēi huáng dié.
山腰野菜飞黄蝶。
lái wèi děng xián xiū.
来为等闲休。
qù chéng duō shǎo chóu.
去成多少愁。
xiǎo tíng huā mù gǎi.
小庭花木改。
yóu yǒu tí hén zài.
犹有啼痕在。
bié hòu bù céng kàn.
别后不曾看。
pà huā hé lèi cán.
怕花和泪残。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南月惊乌,西风破雁,又是秋满平湖。采莲人尽,寒色战菰蒲。旧信江南好景,一万里、轻觅莼鲈。谁知道,吴侬未识,蜀客已情孤。凭高,增怅望,湘云尽处,都是平芜...
坠红轻,浓绿润,深院又春晚。睡起厌厌,无语小妆懒。可堪三月风光,五更魂梦,又都被、杜鹃催攒。怎消遣。人道愁与春归,春归愁未断。闲倚银屏,羞怕泪痕满。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