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余老矣,赋此为猿鹤问)

祝英台近(余老矣,赋此为猿鹤问)朗读

及春游,卜夜饮,人醉万花醒。
转眼年华,白发半垂领。
与鸥同一清波,风苹月树,又何事、浮踪不定。
静中省。
便须门掩柴桑,黄卷伴孤隐。
一粟生涯,乐事在瓢饮。
爱闲休说山深,有梅花处,更添个、暗香疏影。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归类:祝英台
相关诗文:

祝英台近(余老矣,赋此为猿鹤问)译文及注释

《祝英台近(余老矣,赋此为猿鹤问)》是宋代张炎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的内容主要描述了作者年老的心境和对逝去时光的回忆。作者在春天游玩、夜晚畅饮时,感觉人虽然醉了,但万物花开,自己的头发却已经有些白了。与他一起的鸥鸟在清澈的波浪中飞翔,风吹拂着苹果树和月亮,而他的心却总是漂泊不定。在平静的时光中,他常常需要关上门,独自躲在柴桑(柴草和桑树)之间,与黄色的卷轴为伴,过着简朴的生活。他只需要一碗酒,就能找到快乐。他喜欢闲暇时说山中的深奥之处,而当他看到梅花时,更能增添一份幽香和清新的意境。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和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感慨和对逝去年华的思念。作者用自然的景物和自己的内心感受相结合,展示了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无常。诗中的柴桑被用来象征平淡和隐逸的生活,而黄卷则代表着文化和学问。作者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展示了一种淡泊宁静、追求内心自由和舒适的心态。

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和寓意的表达,传达了作者对岁月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追求自由和宁静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词以简约细腻的语言描绘了自然和内心的景象,给人以静谧和平和的感受,使读者产生共鸣,引发对生命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祝英台近(余老矣,赋此为猿鹤问)读音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

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张炎诗文推荐

翦翦春水出万壑,和春带出芳丛。谁分弱水洗尘红。低回金叵罗,约略玉玲珑。昨夜洞庭云一片,朗吟飞过天风。戏将瑶草散虚空。灵根何处觅,只在此山中。

修眉刷翠春痕聚。难翦愁来处。断丝无力绾韶华。也学落红流水、到天涯。那回错认章台下。却是阳关也。待将新恨趁杨花。不识相思一点、在谁家。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艾蒳香消火未残。便能晴去不多寒。冶游天气却身闲。带雨移花浑懒看,应时插柳日须攀。最堪惆怅是东栏。

花占枝头忺日焙。金汞初抽,火鼎铅华退。还似瘢痕涂獭髓。胭脂淡抹微酣醉。数朵折来春槛外。欲染清香,只许梅相对。不是临风珠蓓蕾。山童隔竹休敲碎。

□卯湾头屋数间。放船收尽一溪山。聊适兴,且怡颜。问天难买是真闲。

满头风雪昔同游。同载月明舟。回来又续西湖梦,绕江南、那处无愁。赢得如今老大,依然只是漂流。故人翦烛对花讴。不记此身浮。征衣冷落荷衣暖,径虽荒、也合归休...

林霏散浮暝,河汉空云,都缘水国秋清。绿房一夜迎向晓,海影飞落寒冰。蓬莱在何处,但危峰缥缈,玉籁无声。文箫素约,料相逢、依旧花阴。登眺尚馀佳兴,零露下衣...

返回顶部 切换深色主题 在线分享 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