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王周。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帐前斫案决大议,
赤壁火船烧战旗。
若使曹瞒忠汉室,
周郎焉敢破王师。
诗词的意境描绘了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场景。赤壁之战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曹操率领大军进攻刘备和孙权。诗词开头的"帐前斫案决大议"意味着在军帐中,领导者们在研讨如何应对曹操的进攻。"斫案"意指重拍案子以示决定,"决大议"则表示做出重要决策。
接下来的句子"赤壁火船烧战旗"描绘了赤壁之战中孙权的策略。赤壁之战中,孙权利用火攻的计策,派出火船烧毁曹操的战旗,造成混乱和恐慌,为孙刘联军取得胜利创造了机会。这一句也表达了作者对孙权智谋的赞赏和敬佩。
最后两句"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表达了对曹操的讽刺。"曹瞒"指的是曹操,"忠汉室"指代汉朝的皇室。诗词表达了如果曹操真的效忠于汉室,那么周瑜又怎敢破坏曹操的战斗计划呢?这是对曹操自私和不忠诚的批评。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展现了作者对孙权智谋和曹操虚伪的思考。它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和对忠诚和智慧的崇高追求。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思考,诗词引发读者对忠诚、智谋和历史意义的思考,并赋予了这段历史以永恒的艺术价值。
chì bì
赤壁
zhàng qián zhuó àn jué dà yì, chì bì huǒ chuán shāo zhàn qí.
帐前斫案决大议,赤壁火船烧战旗。
ruò shǐ cáo mán zhōng hàn shì, zhōu láng yān gǎn pò wáng shī.
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
王周,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人。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进士(《乾道四明图经》卷一二)。乾兴元年(1022)以大理寺丞知无锡县。仁宗宝元二年(1039)又以虞部员外郎知无锡县(《咸淳毗陵志》卷一○)。庆历中知明州(《实庆四明志》卷一)。又尝知抚州(清光绪《抚州府志》卷三五)。皇祐四年(1052)致仕,归荆南(《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八《送光禄王卿周致仕归荆南》)。...
製之居首尾,俾之辨斜正。首动尾聿随,斜取正为定。有如提吏笔,有如执时柄。有如秉师律,有如宣命令。守彼方与直,得其刚且劲。既能济险难,何畏涉辽敻。招招俾...
少尝侍先君,余闲诵白氏。始得入峡诗,深味作诗旨。云有万仞山,云有千丈水。自念坎壈时,尤多兢慎理。山束峡如口,水漱石如齿。孤舟行其中,薄冰犹坦履。孱颜屹...
西塞名山立翠屏,浓岚横入半江青。千寻铁锁无由问,石壁空存道者形。匹妇顽然莫问因,匹夫何去望千春。翻思岵屺传诗什,举世曾无化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