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阁

太清阁朗读

山下看山半在天,山巅高阁更堪怜。
四更海日生檐瓦,六月林风飒绮筵。
空外白飞何处雨,掌中绿绕半城烟。
当时同此开窗坐,一鹤翛翛若个边。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在天山巅高阁开窗
相关诗文:

太清阁译文及注释

《太清阁》是明代黄克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下看山半在天,
山巅高阁更堪怜。
四更海日生檐瓦,
六月林风飒绮筵。
空外白飞何处雨,
掌中绿绕半城烟。
当时同此开窗坐,
一鹤翛翛若个边。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诗人在太清阁中俯瞰着远处的山峰。山峰看起来几乎悬浮在天空之中,而高阁又在山巅之上,诗人觉得它们都十分令人怜爱。在四更时分,海上的太阳升起,照亮了阁顶的琉璃瓦;在六月的夜晚,林中的风吹拂着华美的宴席。诗人感叹着天空中飘落的白雨是从哪里来的,他的掌心被绿色的烟雾环绕,半个城市都笼罩在其中。当时的景象与他坐在这里开窗时的景象相同,只有一只翱翔的鹤从边缘飞过,非常自由自在。

赏析:
《太清阁》以其独特的意境和细腻的描写引起人们的共鸣。诗人通过山峰、高阁、海日、琉璃瓦、林风、绮筵、白飞、绿绕等形象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山水环绕、天地交融的意境。诗中的景物多为自然景观,具有强烈的感官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出对自然的痴迷和敬畏之情。

诗中还融入了一种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例如,诗人对于飘落的白雨的追问,以及掌中绿绕半城烟的描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伤。然而,最后一句“一鹤翛翛若个边”,以一只翱翔的鹤为象征,表达出诗人追求自由、超越尘世的意愿。

总之,黄克晦的《太清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恢弘壮丽、清幽宁静的意境,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使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体验。

太清阁读音参考

tài qīng gé
太清阁

shān xià kàn shān bàn zài tiān, shān diān gāo gé gèng kān lián.
山下看山半在天,山巅高阁更堪怜。
sì gēng hǎi rì shēng yán wǎ, liù yuè lín fēng sà qǐ yán.
四更海日生檐瓦,六月林风飒绮筵。
kōng wài bái fēi hé chǔ yǔ, zhǎng zhōng lǜ rào bàn chéng yān.
空外白飞何处雨,掌中绿绕半城烟。
dāng shí tóng cǐ kāi chuāng zuò, yī hè xiāo xiāo ruò gè biān.
当时同此开窗坐,一鹤翛翛若个边。

黄克晦诗文推荐

云雨黄昏无处所,虚亭凉色满空江。客中良夜秋三五,水底青天月一双。露气凝珠依玉树,桂花飞霰落银缸。相看况有同心在,弄影酣歌坐竹窗。

寒色苍苍落日斜,空庭独立数归鸦。石人此际方无泪,羽客今宵亦有家。已判离愁消竹叶,谁堪诗句颂椒花。明朝揽镜休怜色,未入新年鬓已华。

山下看山半在天,山巅高阁更堪怜。四更海日生檐瓦,六月林风飒绮筵。空外白飞何处雨,掌中绿绕半城烟。当时同此开窗坐,一鹤翛翛若个边。

采薪入深林,唱歌出幽谷。樵歌非无辞,辞古不可读。

纤月西楼已可望,雁声断处一痕霜。微纷露叶光犹淡,初上风帘气自凉。羌笛漫教悲旧曲,蛾眉空与妒新妆。只将今夕娟娟影,预卜中秋一夜长。

绛河垂地七襄回,弦月无云半壁开。何处笛声传《折柳》,满庭秋气飒苍苔。遥疑灵鹊桥边落,暗度穿针席上来。莫遣天孙闻此曲,欢情离恨正难裁。

江草引行路,水风吹渡桥。故人家咫尺,门外是春潮。

自筑书台读五车,锦屏千叠护残霞。何年云雨池中物,终古河山客里家。松下岩泉犹带墨,风前木笔漫生花。夕阳无限迟回意,空对高僧问《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