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三首)

杂诗(三首)朗读

老去无所为,结庐在竹庄。
竹庄荆棘深,宿昔狐兔藏。
岂无江海愿,齿发不足偿。
生则居庵中,死则埋庵傍。
¤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杂诗(三首)译文及注释

《杂诗(三首)》

老去无所为,
结庐在竹庄。
竹庄荆棘深,
宿昔狐兔藏。

岂无江海愿,
齿发不足偿。
生则居庵中,
死则埋庵傍。

中文译文:

年老后无所作为,
在竹林中搭建茅屋。
竹林茂密,荆棘丛生,
往日里狐狸和兔子藏身其中。

难道没有江海之愿望,
但现在已齿发不多,无法实现。
活着时居住在庵堂中,
死后将埋葬在庵堂旁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明代诗人李存创作的,通过描绘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表达了对无为而老去的思考和对生死的思索。

诗的第一句“老去无所为”,表达了作者年老后无所作为的状态,可能是指自己无法再有所建树,无法再有所为。接着,作者选择在竹庄结庐,选择了一个宁静、清幽的环境,与自然相伴度过晚年。

第二句“竹庄荆棘深,宿昔狐兔藏”,通过描述竹庄的景象,展示了竹林茂密而丛生的荆棘,暗示了世事繁杂复杂,而竹庄则成为了安静的避世之地,也成为了狐狸和兔子等动物的藏身之所,强调了竹庄的隐秘性和宁静。

接下来的两句“岂无江海愿,齿发不足偿”,表达了作者内心依然怀有对江海的向往和渴望,但由于年老齿发不多,无法实现这些愿望,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

最后两句“生则居庵中,死则埋庵傍”,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生死的安排,居住在庵堂中,与庵堂相伴度过生命的时光,死后也希望能够埋葬在庵堂旁边,与庵堂永远相依相伴。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老年生活的思考和对生死的思索,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对个人心境的表达,展示了对宁静、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转的感慨。

杂诗(三首)读音参考

zá shī sān shǒu
杂诗(三首)

lǎo qù wú suǒ wéi, jié lú zài zhú zhuāng.
老去无所为,结庐在竹庄。
zhú zhuāng jīng jí shēn, sù xī hú tù cáng.
竹庄荆棘深,宿昔狐兔藏。
qǐ wú jiāng hǎi yuàn, chǐ fā bù zú cháng.
岂无江海愿,齿发不足偿。
shēng zé jū ān zhōng, sǐ zé mái ān bàng.
生则居庵中,死则埋庵傍。
¤

李存诗文推荐

秋风一雁过,弯弓登西楼。臂弱弓不满,天高雁难求。吁嗟流沙外,风雨何时休。三夜频梦君,焉知沉与福况闻霍嫖姚,已拜万户侯。

笑者不必闲,闲者不必笑。能笑又身闲,涉世何尔妙。利名浩于海,好恶险成徼。跻攀有亡命,愤郁或大叫。痴如蚁旋磨,饕若鱼上钓。不知岁月往,以死复谁诮。之子素...

临川葛生朴且文,负檐有力能辛勤。家贫妻死母又老,短窗挟策长云云。忽思句读送日月,曷若江湖劳骨筋。高碑大碣处处有,篆楷草行兼八分。昼长院静手自打,襟袂染...

短发梳残月,轻裳试晓风。无言浑似道,多病欲成翁。竹简聊千载,藜羹亦万钟。昂昂非自异,琐琐得无同。

归矣黄夫子,清愁叶叶风。深知疑我独,无补与人同。天地年年老,江河日日东。相思有新语,并寄鲤鱼中。

平生尚友心,每欲尽今古。子来适我愿,一笑与之语。林深夜阑坐,片月落襟屦。虽无满壶酒,足洗千劫虑。明年访庐阜,子肯从我去。

西风虽无情,落叶不自惜。山□每高兴,况有远来客。起行西窗外,觅句了不得。共看天上云,纤纤薄而白。

慕古既多沮,从俗宁可安。吾冠方委尘,政尔不必弹。群醉敢独醒,孤芳若为园。秋风况无情,最解吹年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