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

竹枝朗读

江畔谁家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归类:竹枝
诗文主题:竹枝苦缘司马
相关诗文:

竹枝译文及注释

《竹枝》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江畔那家人唱着《竹枝》,前声戛然而止,后声迟迟未终。奇怪的是,唱调苦涩,词句中也充满了辛酸,大多是通州司马的诗作。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幅江畔的景象,其中有人在唱着《竹枝》这首歌曲。诗人注意到,这个人唱歌时前半段声音突然戛然而止,而后半段声音则延续着,但却迟迟未结束。诗人觉得这种情况十分奇怪,因为这首歌的调子很苦涩,歌词中也充满了辛酸和苦闷的情感。诗人推测,这唱《竹枝》的人多半是通州司马(指通州的官员)创作的诗人,因为他们的诗作常常带有类似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江畔唱《竹枝》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这首歌曲的观察和思考。诗中的"前声断咽后声迟"形象地描绘了唱者的声音特点,前半段戛然而止,后半段则迟迟未终,给人一种悬而未决的感觉。诗人对唱调苦涩、词句充满辛酸的特点表示奇怪,这种特点可能反映了通州司马的诗作常常带有个人感伤和苦闷的情感。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这首歌曲的观察和感受,通过对声音和情感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唱者内心的矛盾和苦闷。这首诗词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考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中一部分官员文人的情感体验。

竹枝读音参考

zhú zhī
竹枝

jiāng pàn shuí jiā chàng zhú zhī,
江畔谁家唱竹枝,
qián shēng duàn yàn hòu shēng chí.
前声断咽后声迟。
guài lái diào kǔ yuán cí kǔ,
怪来调苦缘词苦,
duō shì tōng zhōu sī mǎ shī.
多是通州司马诗。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诗文推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东海一时平。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能不忆江南。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西还有几家。却到帝都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