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漫天柳絮轻,只将飞舞占清明。
寒梅似与春相避,未解无私造物情。
长恨漫天柳絮轻,只将飞舞占清明。寒梅似与春相避,未解无私造物情。
诗词:《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长恨漫天柳絮轻,
只将飞舞占清明。
寒梅似与春相避,
未解无私造物情。
中文译文:
长久的怨恨像是漫天飘舞的柳絮一样轻盈,
占据了清明时节的飞扬。
寒梅仿佛躲开了春天的到来,
尚未领悟自然界无私的创造之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与杨公济合作创作的十首梅花诗之一。诗中通过描绘柳絮和寒梅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感慨和思考。
第一句"长恨漫天柳絮轻",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长久怨恨,仿佛漫天飘舞的柳絮一样轻盈。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对个人经历中的不幸和遗憾的抱怨,也可以理解为对世间纷繁复杂事物的愤慨。
第二句"只将飞舞占清明",以柳絮占据了清明时节为形象,暗喻怨恨的力量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得以展现。清明时节是春季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梅花盛开的季节,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想要借清明这个特殊的时刻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三句"寒梅似与春相避",描绘了寒梅的孤傲和独立。寒梅是冬天中唯一开放的花朵,而春天代表着生机和希望。作者通过寒梅躲开春天的到来,表达了一种与世无争、独立自主的态度。
最后一句"未解无私造物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思考。作者认为自然界中的万物无私地创造并运行着,而人类却未能完全领悟这种无私的造物情。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对自然界智慧和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人类自身的反思。
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勾勒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自然界的思考。通过柳絮和寒梅这两个意象,诗人表达了他对生活中的不幸和遗憾的感慨,并通过自然界的春天和寒梅的对比,反思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这首诗以寓意深远而引人思考的方式,展示了苏轼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zài hé yáng gōng jì méi huā shí jué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cháng hèn màn tiān liǔ xù qīng, zhǐ jiāng fēi wǔ zhàn qīng míng.
长恨漫天柳絮轻,只将飞舞占清明。
hán méi shì yǔ chūn xiāng bì, wèi jiě wú sī zào wù qíng.
寒梅似与春相避,未解无私造物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