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州七月十一日雨

舒州七月十一日雨朗读

行看舒气来方勇,卧听秋声落竟悭。
淅沥未生罗豆水,苍茫空失皖公山。
火耕又见无遗种,肉食何妨有厚颜。
巫祝万端曾不救,只疑天赐雨工闲。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舒州七月十一日雨译文及注释

《舒州七月十一日雨》是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行看舒气来方勇,
卧听秋声落竟悭。
淅沥未生罗豆水,
苍茫空失皖公山。
火耕又见无遗种,
肉食何妨有厚颜。
巫祝万端曾不救,
只疑天赐雨工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舒州七月十一日的雨景,表达了作者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诗的前两句写道:“行看舒气来方勇,卧听秋声落竟悭。”舒州是指今天的安徽省舒城县,这里的气候通常较为宜人。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在这样的好天气里,人们行走起来显得更加勇敢自信,躺下来聆听秋天的声音也感到悲伤和烦恼。这种对天气的描绘,寓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心的起伏。

接下来的两句:“淅沥未生罗豆水,苍茫空失皖公山。”描绘了雨水尚未落下,罗豆水(指莲花池)还未形成,皖公山(指当地的山名)在远处苍茫无际。这里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思索和对事物变幻无常的感慨。

最后两句:“火耕又见无遗种,肉食何妨有厚颜。巫祝万端曾不救,只疑天赐雨工闲。”诗人观察到,农民们在雨后又开始耕种,他们的付出与收获并不对等,暗示社会不公和劳动者的辛劳。巫祝是指古代的巫师和祭祀,他们无法拯救社会的不公。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上天的疑问,认为雨水并非神灵赐予,而是天空中的工人随意滴落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描绘舒州七月十一日的雨景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人生命运的疑问。诗中运用的词语简练而富有意境,展现了王安石的才华和对社会的关注。

舒州七月十一日雨读音参考

shū zhōu qī yuè shí yī rì yǔ
舒州七月十一日雨

xíng kàn shū qì lái fāng yǒng, wò tīng qiū shēng luò jìng qiān.
行看舒气来方勇,卧听秋声落竟悭。
xī lì wèi shēng luó dòu shuǐ, cāng máng kōng shī wǎn gōng shān.
淅沥未生罗豆水,苍茫空失皖公山。
huǒ gēng yòu jiàn wú yí zhǒng, ròu shí hé fáng yǒu hòu yán.
火耕又见无遗种,肉食何妨有厚颜。
wū zhù wàn duān céng bù jiù, zhǐ yí tiān cì yǔ gōng xián.
巫祝万端曾不救,只疑天赐雨工闲。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诗文推荐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京口瓜洲一水间,锺山只隔数重山。春风自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海棠乱发皆临水。君知此处花何似。凉月白纷纷。香风隔岸闻。啭枝黄鸟近。隔岸声相应。随意坐莓苔。飘零酒一杯。

数家茅屋闲临水。单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虞美人,态浓意远淑且真。同辇随君侍君侧,六宫粉黛无颜色。楚歌四面起,形势反苍黄。夜闻马嘶晓无迹,蛾眉萧飒如秋霜。汉家离宫三十六,缓歌慢舞凝丝竹。人间举...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隔岸桃花红未半。枝头已有蜂儿乱。惆怅武陵人不管。清梦断。亭亭伫立春宵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