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汶阳至郓

自汶阳至郓朗读

渺渺中原道,劳生叹百非。
风雨吹打人,泥泞飞上衣。
目力去天短,心事与时违。
夫子昔相鲁,侵疆自齐归。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自汶阳至郓译文及注释

《自汶阳至郓》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自汶阳到郓城的旅途中所见所感,表达了对生活困苦和时代不公的感叹。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渺渺中原道,劳生叹百非。
风雨吹打人,泥泞飞上衣。
目力去天短,心事与时违。
夫子昔相鲁,侵疆自齐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为背景,通过描绘旅途中的困苦和不幸,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痛苦和对时代的不满。

诗的开头,作者用“渺渺中原道”来形容自己所处的旷远而辽阔的中原大地,暗示了他的旅途漫长而艰难。接着,他表达了对生活的不满和无奈,称“劳生叹百非”,意味着他对百般困苦的感叹。

接下来的两句“风雨吹打人,泥泞飞上衣”,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遭受的风雨侵袭和泥泞的困扰,形象地展示了他所经历的艰辛和不幸。

接着,作者写道“目力去天短,心事与时违”,表达了他对自身能力的限制和对心愿与现实不符的遗憾。这句诗意味着作者的视野受限,心中的愿望与现实的差距。

最后两句“夫子昔相鲁,侵疆自齐归”,提到了古代圣贤孔子曾经在鲁国辗转流亡,最终回到了齐国。这句话暗示了作者对自己的处境的反思,他可能希望自己也能够像孔子一样,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摆脱困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旅途中的困苦和不幸,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痛苦和对时代的不满。同时,通过引用孔子的例子,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处境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自汶阳至郓读音参考

zì wèn yáng zhì yùn
自汶阳至郓

miǎo miǎo zhōng yuán dào, láo shēng tàn bǎi fēi.
渺渺中原道,劳生叹百非。
fēng yǔ chuī dǎ rén, ní nìng fēi shàng yī.
风雨吹打人,泥泞飞上衣。
mù lì qù tiān duǎn, xīn shì yǔ shí wéi.
目力去天短,心事与时违。
fū zǐ xī xiāng lǔ, qīn jiāng zì qí guī.
夫子昔相鲁,侵疆自齐归。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文天祥诗文推荐

两月缥囚里,一年忧患馀。疏因随事直,忠故有时愚。道在身何拙,心安体自舒。近来都勘破,人世只蘧庐。

听着啼鹃泪满襟,国亡家破见忠臣。关河历落三生梦,风雪飘零万死身。丞相岂能堪狱吏,故侯安得作园人。神农虞夏吾谁适,回首西山继绝尘。

寥阳殿上步黄金,一落颠崖地狱深。苏武窖中偏喜卧,刘琨囚里不妨吟。生前已见夜叉面,死去只因菩萨心。万里风沙知己尽,谁人会得广陵音。

直弦不似曲如钩,自古圣贤多被囚。命有死时名不死,身无忧处道还忧。可怜杜宇空流血,惟愿严颜便斫头。结束长编犹在此,灶间婢子见人羞。

风霜阴忽忽,天地澹悠悠。我自操吴语,谁来问楚囚。寂中惟灭想,达处尽忘忧。手有韦编在,朝闻夕死休。

衮衣坐缧絏,世事亦堪哀。枕外亲炊黍,炉边细画灰。无人泪垂血,何地骨生苔。风雪江南路,梦中行探梅。

俨然楚君子,一日造王庭。议论探坚白,精神入汗青。无书求出狱,有舌到临刑。宋故忠臣墓,真吾五字铭。

久矣忘荣辱,今兹一死生。理明心自裕,神定气还清。欲了男儿事,几无妻子情。出门天宇阔,一笑暮云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