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四时歌》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夜晚四个不同时刻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堂上织流黄,堂前看月光。
羞见天孙度,低头入洞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夜晚为背景,通过描绘四个不同时刻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思考。
首先,诗中的“堂上织流黄,堂前看月光”描绘了夜晚初晚时分的景象。黄色的织物在堂上流动,而人们则在堂前欣赏着明亮的月光。这一景象传达出宁静和安详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接着,诗中的“羞见天孙度,低头入洞房”描绘了夜晚深夜时分的景象。在这个时刻,人们感到羞怯,不愿意见到天亮的到来。他们低头进入洞房,象征着进入了私密的空间,暗示了夜晚的神秘和隐私。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夜晚的不同时刻,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思考。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意象,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引发读者对时间和生命的思考。
zǐ yè sì shí gē
子夜四时歌
táng shàng zhī liú huáng, táng qián kàn yuè guāng.
堂上织流黄,堂前看月光。
xiū jiàn tiān sūn dù, dī tóu rù dòng fáng.
羞见天孙度,低头入洞房。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