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天衣寺

题天衣寺朗读

布袜青鞋踏欲无,登山临水未成疏。
十峰双涧天衣寺,万壑千岩总不如。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不如
相关诗文:

题天衣寺译文及注释

《题天衣寺》是宋代诗人曾几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布袜青鞋踏欲无,
登山临水未成疏。
十峰双涧天衣寺,
万壑千岩总不如。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一座名为“天衣寺”的山峰,但他却觉得自己的文字无法表达出山峰的壮丽和美丽。作者穿着朴素的布袜和青色的鞋子,踏上山峰,但他觉得自己的登山还不够纯熟,没有达到疏通的状态。尽管天衣寺有十座峰峦和两道涧谷,但作者认为这些山峰和峡谷的壮丽景色,无论如何也无法与他内心中的景象相媲美。

赏析:
这首诗词虽然简短,但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景色之美的无限崇敬和自己表达能力的无奈。作者以布袜青鞋的形象,强调了自己朴素的生活和平凡的能力,这与他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中的“布袜青鞋”意味着作者并非富贵人家,而是一个普通人,他的表达能力有限,难以将自然景色的美妙描绘出来。

天衣寺是一个虚构的地名,通过描述它的山峰和涧谷的数量和壮丽,使读者产生一种想象的空间感。作者以“十峰双涧”的形象来形容天衣寺的山峰和峡谷,再加上“万壑千岩”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这里的壮丽景色。然而,作者在最后一句中以“总不如”作为结尾,表达了他对自己表达能力的自我怀疑和无奈之情。他觉得无论怎样的描写也无法完全表达出内心对大自然景色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和对自己表达能力的无限怀疑。这种对自然景色的崇敬和自我怀疑的情感,使得这首诗词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诗人的创作境界。

题天衣寺读音参考

tí tiān yī sì
题天衣寺

bù wà qīng xié tà yù wú, dēng shān lín shuǐ wèi chéng shū.
布袜青鞋踏欲无,登山临水未成疏。
shí fēng shuāng jiàn tiān yī sì, wàn hè qiān yán zǒng bù rú.
十峰双涧天衣寺,万壑千岩总不如。

曾几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曾几诗文推荐

浑忘生朽质,直拟慕光辉。解烛书帷静,能添列宿稀。当风方自表,带雨忽成微。变灭多无理,荣枯会一归。

散帙有佳趣,俗人那得知。醉乡非为酒,坐隐不关棋。几净幽怀惬,窗明老眼宜。一生无用处,又把教群儿。

老境垂垂六十年,又将家上铁头船。客留阳羡只三月,归去玉溪无一钱。观水观山都废食,听风听雨不妨眠。从今布袜青鞵梦,不到张公即善权。

携簟入深竹,脱巾挂低枝。无令儿辈觉,更恐俗客知。清风何故来,口咏渊明诗。凉冷似太过,还从径中归。

朝随粥鱼作,夕与栖鸟眠。中间复何事,野饭炊山田。摩腹步修庑,披襟坐南轩。薰炉郁佳气,茶鼎浮轻烟。閒开竹窗帙,静憩蒲团禅。庶几永白日,亦用销残年。

十载东都客,春盘种种春。翠看疏甲小,黄爱韭苗新。流落成吾老,萧疏对此辰。睦邻如有使,传语大梁人。

岁事空馀数行历,年劳绕得几篇诗。犹悭雪片下弥陇,已放梅花开满枝。便是东风来解冻,春盘生菜属群儿。

一堂既虚閒,一室可息偃。松篁度风清,窗户去日远。幽禅过亭午,凉气生薄晚。阃内即妻孥,更深遂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