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渡桑干冰欲结,心畏穹庐三尺雪。
南渡桑干风始和,冰开易水应生波。
穹庐雪落我未到,到时坚白如磐陀。
会同出入凡十日,腥膻酸薄不可食。
羊修乳粥差便人,风隧沙场不宜客。
相携走马渡桑干,旌旆一返无由还。
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
年年相送桑干上,欲话白沟一惆怅。
北渡桑干冰欲结,心畏穹庐三尺雪。南渡桑干风始和,冰开易水应生波。穹庐雪落我未到,到时坚白如磐陀。会同出入凡十日,腥膻酸薄不可食。羊修乳粥差便人,风隧沙场不宜客。相携走马渡桑干,旌旆一返无由还。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年年相送桑干上,欲话白沟一惆怅。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渡桑干》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渡桑干冰欲结,
心畏穹庐三尺雪。
南渡桑干风始和,
冰开易水应生波。
穹庐雪落我未到,
到时坚白如磐陀。
会同出入凡十日,
腥膻酸薄不可食。
羊修乳粥差便人,
风隧沙场不宜客。
相携走马渡桑干,
旌旆一返无由还。
胡人送客不忍去,
久安和好依中原。
年年相送桑干上,
欲话白沟一惆怅。
中文译文:
渡过桑干冰欲结,
心中畏惧穹庐三尺深雪。
南渡桑干,风渐温和,
冰开始融化,易水应生波浪。
穹庐的雪落下,我还未到达,
等我到时,雪将坚白如磐陀。
与契丹人会面,经过凡间十天,
腥膻之气令人难以食用。
修羊乳煮粥,饮食简陋,
风隧和沙场不适合作为客人。
相互携手,马上渡过桑干,
旌旗一回,无法再返回。
胡人不忍送客离去,
长期和好,依附于中原。
年年互相送别在桑干上,
想起白沟,心中充满惆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苏辙奉使契丹过程中渡过桑干的情景。首先,诗人描述了北渡桑干时的寒冷景象,冰欲结,心中畏惧穹庐(指天空)上三尺深的雪。随着南渡,桑干的风渐温和,冰开始融化,易水上波浪涌动。这种对气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北方严寒和南方温暖之间的对比感受。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自己未到达桑干时,穹庐上的雪已经落下,等到他到达时,雪将坚白如磐陀(磐陀即指白色的大理石)。这里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
在与契丹人会面的过程中,诗人描述了他与契丹人共同度过的十天。在这段时间里,食物简陋,腥膻之气令人难以食用。同时,诗人也描述了契丹人的生活环境,风隧和沙场不适宜作为客人。这些描写体现了异域文化的不同和契丹人的生活方式。
最后,诗人表达了胡人(契丹人)不忍送别,长期和好的情感,他们互相送别在桑干上,每年都有这样的场景。诗人回忆起白沟(地名),内心充满惆怅。这里透露出对离别和岁月流转的感慨《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渡桑干》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渡过桑干,冰欲结,
心中畏惧,天穹下三尺深雪。
南渡桑干,风渐温和,
冰开始融化,易水波浪涌动。
穹庐的雪落下,我未到达,
等我到时,雪将坚白如磐陀。
与契丹人相会,凡间共度十天,
腥膻酸薄的气味不可食用。
羊修煮乳粥,饮食简陋,
风隧和沙场不适宜作为客人。
相携走马,渡过桑干,
旌旆一回,无法再回返。
胡人不忍送客离去,
长期和好,依附于中原。
年年相送在桑干上,
想起白沟,心中充满惆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苏辙奉使契丹途中渡过桑干的情景。首先,诗人描述了北渡桑干时的严寒景象,冰面即将结冻,他内心对穹庐(天空)上三尺深的雪感到畏惧。随着南渡,桑干的风逐渐和煦起来,冰开始融化,易水上波浪起伏。这种冷暖对比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在北方寒冷和南方温暖之间的感受。
接着,诗人描绘了他未到达桑干时,穹庐上的雪已经落下,等到他到达时,雪将坚硬而洁白如同磐陀(即白色的石头)。这里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
在与契丹人的会面中,诗人描述了他与契丹人共度的十天。在这段时间里,食物简陋,腥膻气味浓重,令人难以食用。同时,诗人也描述了契丹人的生活环境,风隧和沙场并不适合作为客人。这些描绘体现了异域文化的差异和契丹人的生活方式。
最后,诗人表达了契丹人不忍送别的情感,长期保持友好关系并依附于中原。他们每年都在桑干上相互送别,想起白沟(地名),内心充满惆怅。这里透露出对离别和岁月流转的感慨。
fèng shǐ qì dān èr shí bā shǒu dù sāng gān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渡桑干
běi dù sāng gān bīng yù jié, xīn wèi qióng lú sān chǐ xuě.
北渡桑干冰欲结,心畏穹庐三尺雪。
nán dù sāng gān fēng shǐ hé, bīng kāi yì shuǐ yīng shēng bō.
南渡桑干风始和,冰开易水应生波。
qióng lú xuě luò wǒ wèi dào, dào shí jiān bái rú pán tuó.
穹庐雪落我未到,到时坚白如磐陀。
huì tóng chū rù fán shí rì, xīng shān suān báo bù kě shí.
会同出入凡十日,腥膻酸薄不可食。
yáng xiū rǔ zhōu chà pián rén, fēng suì shā chǎng bù yí kè.
羊修乳粥差便人,风隧沙场不宜客。
xiāng xié zǒu mǎ dù sāng gān, jīng pèi yī fǎn wú yóu hái.
相携走马渡桑干,旌旆一返无由还。
hú rén sòng kè bù rěn qù, jiǔ ān hé hǎo yī zhōng yuán.
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
nián nián xiāng sòng sāng gān shàng, yù huà bái gōu yī chóu chàng.
年年相送桑干上,欲话白沟一惆怅。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盛衰日相寻,循环何曾歇。攀条揽柔荑,回首惊脱叶。绿槐阴最厚,零落今存荚。千林一枯槁,平地三尺雪。草木何足道,盈虚视新月。微阳起泉下,生意未应绝。
晓起钟犹凝,朝回露欲干。逡巡下清跸,委曲问平安。压蔗出寒浆,敲冰簇画堂。人间正礻半暑,天上绝清凉。九夏清斋奉至尊,消除疠疫去无痕。太医争献天师艾,瑞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