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使气坐生风,徐叩方知学有功。
应奉读书无复忘,虞翻忤物自甘穷。
埋根射策久弥奋,投老为邦悍莫攻。
坟木未须惊已拱,少年我亦作衰翁。
〈昔与中甫同登制科,仆年最少,今已老矣。
〉主
平生使气坐生风,徐叩方知学有功。应奉读书无复忘,虞翻忤物自甘穷。埋根射策久弥奋,投老为邦悍莫攻。坟木未须惊已拱,少年我亦作衰翁。〈昔与中甫同登制科,仆年最少,今已老矣。〉主
诗词:《过王介同年墓》
作者:苏辙(苏轼)
朝代:宋代
平生使气坐生风,
徐叩方知学有功。
应奉读书无复忘,
虞翻忤物自甘穷。
埋根射策久弥奋,
投老为邦悍莫攻。
坟木未须惊已拱,
少年我亦作衰翁。
〈昔与中甫同登制科,
仆年最少,今已老矣。〉
中文译文:
我一生志在使人肃然起敬,
通过细细钻研才知道学问之功。
应当奉行读书之道,永不忘记,
尽管经历挫折,我仍甘愿贫穷。
我长久以来埋头苦读,坚持不懈,
老去仍然为国家贡献力量,无人能够诋毁。
坟墓上的树木自然而然地成荫覆盖,
年轻时的我如今也已经衰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辙为了怀念已故的朋友王介而写的,表达了他对自己一生追求学问的坚持和为国家奉献的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转和年华易逝的感慨。
首先,苏辙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钻研使人们对他产生敬佩之情。他意识到学问的重要性,并且通过不断学习来获得成就。他坚持读书,永远不会忘记这个使命。
然而,他也意识到在追求学问的过程中会遭遇到困难和挫折,但他并不退缩,反而甘心接受这种困境。他坚持不懈地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才华,决心不受任何人的诋毁。
在最后两句中,苏辙用坟墓上的树木来比喻自己的境遇。尽管年轻时充满活力,但现在他已经老去,就像坟墓上的树木一样,然而他仍然保持着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表达苏辙对学问和奉献的追求,以及对光阴流转的感慨,展现了作者的坚持和执着精神。这首诗也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对于年轻时光的怀念和对年老时光的接受。
guò wáng jiè tóng nián mù
过王介同年墓
píng shēng shǐ qì zuò shēng fēng, xú kòu fāng zhī xué yǒu gōng.
平生使气坐生风,徐叩方知学有功。
yīng fèng dú shū wú fù wàng, yú fān wǔ wù zì gān qióng.
应奉读书无复忘,虞翻忤物自甘穷。
mái gēn shè cè jiǔ mí fèn, tóu lǎo wèi bāng hàn mò gōng.
埋根射策久弥奋,投老为邦悍莫攻。
fén mù wèi xū jīng yǐ gǒng, shào nián wǒ yì zuò shuāi wēng.
坟木未须惊已拱,少年我亦作衰翁。
xī yǔ zhōng fǔ tóng dēng zhì kē, pū nián zuì shǎo, jīn yǐ lǎo yǐ.
〈昔与中甫同登制科,仆年最少,今已老矣。
zhǔ
〉主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盛衰日相寻,循环何曾歇。攀条揽柔荑,回首惊脱叶。绿槐阴最厚,零落今存荚。千林一枯槁,平地三尺雪。草木何足道,盈虚视新月。微阳起泉下,生意未应绝。
晓起钟犹凝,朝回露欲干。逡巡下清跸,委曲问平安。压蔗出寒浆,敲冰簇画堂。人间正礻半暑,天上绝清凉。九夏清斋奉至尊,消除疠疫去无痕。太医争献天师艾,瑞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