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岁南迁恨舳舻,归来平地忆江湖。
半篙春水花千片,八尺轻船酒一壼。
徐转城阴平野阔,稍通竹径小亭孤。
前朝宰相终难得,父老咨嗟今亦无。
早岁南迁恨舳舻,归来平地忆江湖。半篙春水花千片,八尺轻船酒一壼。徐转城阴平野阔,稍通竹径小亭孤。前朝宰相终难得,父老咨嗟今亦无。
《泛潩水》是苏辙的一首诗词,描写了他早年南迁的心情和对江湖生活的怀念,以及对过去和现实的反思。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泛潩水》
早岁南迁恨舳舻,
归来平地忆江湖。
半篙春水花千片,
八尺轻船酒一壼。
徐转城阴平野阔,
稍通竹径小亭孤。
前朝宰相终难得,
父老咨嗟今亦无。
译文:
早年迁徙南方,对乘船的苦恼令人怨懑,
归来后在平地上回忆起江湖生活。
船篙划过春水,水面上漂浮着千片花朵,
八尺长的轻船只装载了一坛酒。
悠然转过城墙的阴影,平野无边延展开来,
稍微有些通达的竹径旁有一座孤寂的小亭子。
前朝的宰相终究难以得到心愿,
现在的父老们唏嘘感叹,今天同样无望。
诗意:
《泛潩水》以个人的亲身经历为背景,通过描绘早年南迁和归来后的心情,表达了对过去生活和现实境遇的思考。诗人苏辙在早年离开故乡时,对船只的不便和辛苦感到懊恼和不满,而当他回到平地之后,却怀念起曾经在江湖中的自由和豪情。他通过描绘船行春水和小亭竹径的景象,以及对前朝宰相和现实的咨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境况的无奈和失望。
赏析:
《泛潩水》以苏辙个人的亲身经历为基础,情感真挚而深沉。诗中的南迁和归来,既可理解为苏辙自身历史经历的投射,也可视作一种作者对人生经历和命运的反思。诗人通过对船只的描述,抒发了对过去艰辛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困惑和迷茫。在诗中,船篙划过春水,映照出美丽的花朵,展现了一种自然和谐的景象,与现实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小亭竹径的描写又强调了孤寂和封闭感,暗示了对过去自由热烈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对前朝宰相和现实的无奈,显示出作者对历史和现实政治的关切。
整首诗写景抒情,以个人经历为材料,通过对过去和现实的对比,展现了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境遇的无奈。《泛潩水》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真挚感受和对社会命运的思考,以及对过去和现实的反思和咨嗟。这首诗词在宋代文学中被认为是一首优秀的抒情作品,展现了苏辙细腻的情感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通过阐述个体经历与社会现实的关系,诗中融入了对政治和历史的思考,具有深远的意义。
fàn yì shuǐ
泛潩水
zǎo suì nán qiān hèn zhú lú, guī lái píng dì yì jiāng hú.
早岁南迁恨舳舻,归来平地忆江湖。
bàn gāo chūn shuǐ huā qiān piàn, bā chǐ qīng chuán jiǔ yī kǔn.
半篙春水花千片,八尺轻船酒一壼。
xú zhuǎn chéng yīn píng yě kuò, shāo tōng zhú jìng xiǎo tíng gū.
徐转城阴平野阔,稍通竹径小亭孤。
qián cháo zǎi xiàng zhōng nán de, fù lǎo zī jiē jīn yì wú.
前朝宰相终难得,父老咨嗟今亦无。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盛衰日相寻,循环何曾歇。攀条揽柔荑,回首惊脱叶。绿槐阴最厚,零落今存荚。千林一枯槁,平地三尺雪。草木何足道,盈虚视新月。微阳起泉下,生意未应绝。
晓起钟犹凝,朝回露欲干。逡巡下清跸,委曲问平安。压蔗出寒浆,敲冰簇画堂。人间正礻半暑,天上绝清凉。九夏清斋奉至尊,消除疠疫去无痕。太医争献天师艾,瑞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