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凤道人游终南山谒种徵君

成都凤道人游终南山谒种徵君朗读

何年出蜀访南宗,深锁闲房翠藓重。
振锡忽闻游地肺,题门兼得谒人龙。
供吟一路高秋月,投宿斜阳远寺钟。
到日弥天清论罢,徧寻紫阁与圭峰。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兼得秋月投宿
相关诗文:

成都凤道人游终南山谒种徵君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词是杨亿在宋代创作的《成都凤道人游终南山谒种徵君》。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何年出蜀访南宗,
深锁闲房翠藓重。
振锡忽闻游地肺,
题门兼得谒人龙。
供吟一路高秋月,
投宿斜阳远寺钟。
到日弥天清论罢,
徧寻紫阁与圭峰。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凤道人(即杨亿)何时离开成都,前往终南山拜访种徵君的经历。诗人离开蜀地已有多年,回到南宗,发现那座曾经幽静的房屋已被藓苔重重地覆盖着。在游历的途中,凤道人突然听到了地肺(指山脉的高峰)发出的钟声,这让他感到振奋。凤道人来到了种徵君的门前,题写了门匾,并有幸谒见了种徵君。凤道人一路上供奉吟咏高秋的明月,投宿在斜阳下的远方寺庙,听着远处的钟声。直到天色渐晚,他才离开,继续寻访紫阁和圭峰等名胜。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凤道人游历的经历,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和对文化名胜的向往。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将自然景色和心境相结合,表达了对山水之美的赞叹和对古代文人墨客的敬仰。

诗中的"深锁闲房翠藓重"描绘了凤道人离开蜀地已久,归来时发现故居已被岁月所遗忘的情景。"振锡忽闻游地肺"表达了诗人听到山脉钟声时的激动心情,这里的"地肺"象征着高峰,而钟声则象征着山间的灵气。

诗人谒见种徵君,题写门匾,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和名人的敬仰之情。"供吟一路高秋月"和"投宿斜阳远寺钟"描绘了凤道人在旅途中赏月和倚听寺庙钟声的情景,传达出一种对大自然和宗教信仰的融入与感悟。

诗的最后两句"到日弥天清论罢,徧寻紫阁与圭峰"表达了诗人游历的目的和愿望,他希望能够穷尽天地之美,寻找到更多的名胜古迹,继续追求文化和艺术的境界。

整首诗以简洁清新的语言,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融为一体,展示了杨亿对自然山水和古代文化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追求和境界的向往。

成都凤道人游终南山谒种徵君读音参考

chéng dū fèng dào rén yóu zhōng nán shān yè zhǒng zhēng jūn
成都凤道人游终南山谒种徵君

hé nián chū shǔ fǎng nán zōng, shēn suǒ xián fáng cuì xiǎn zhòng.
何年出蜀访南宗,深锁闲房翠藓重。
zhèn xī hū wén yóu dì fèi, tí mén jiān dé yè rén lóng.
振锡忽闻游地肺,题门兼得谒人龙。
gōng yín yí lù gāo qiū yuè, tóu sù xié yáng yuǎn sì zhōng.
供吟一路高秋月,投宿斜阳远寺钟。
dào rì mí tiān qīng lùn bà, biàn xún zǐ gé yǔ guī fēng.
到日弥天清论罢,徧寻紫阁与圭峰。

杨亿

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杨亿诗文推荐

德契河洲什,心依黄老书。濯龙规诫在,飞羽豫游疏。复土文园接,凝尘丙殿虚。烝烝天子孝,泣血望涂车。

帐望青田碧草齐,帝乡归路阻丹梯。露浓汉苑宵犹警。雪满梁园昼乍迷。瑞世鸾皇徒自许,绕枝乌鹊未成栖。终年已结云罗恨,忍送西楼晓月低。

外族长安盛,尊名永乐崇。初陵凄草露,旧殿閴椒风。鞏树迷凶仗,周原掩寿宫。圣君悲望处,泪雨泣重瞳。

轩星光太极,阴教正中闱。外戚黄金穴,深宫大练衣。雀台愁雾隔,驹隙暗尘飞。具阙三山路,飘飘仙驭归。

外家金穴贵,曩日玉衣祥。万寿瑶觞举,三朝複道长。小侯亲俎豆,女史焕缣缃。遽厌人间世,乘云归帝乡。

轩游云杳杳,舜孝日烝烝。椒壁还生沴,铜台亦罢登。亲桑宁复见,尝药遂无徵。拱木玄堂闵,凄凉烟雾凝。

阃范留椒闼,神游返玉清。鱼灯照玄寝,骑吹咽重城。军迫升仙日,人伤丧妣情。宫中旧长御,行哭尽吞声。

短梦残妆惨别魂,白头词苦怨文园。谁容五马传心曲,祇许双鸾见泪痕。易变肯随南地橘,忘忧虚对北堂萱。回文信断衣香歇,犹忆章台走画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