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宋用前韵见示因亦和答四首

郑宋用前韵见示因亦和答四首朗读

九陌歌呼属后游,一蓑风景付渔舟。
相逢且向南溪看,玉作灵山万石楼。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风景渔舟相逢万石
相关诗文:

郑宋用前韵见示因亦和答四首译文及注释

《郑宋用前韵见示因亦和答四首》是宋代诗人韩元吉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九陌歌呼属后游,
一蓑风景付渔舟。
相逢且向南溪看,
玉作灵山万石楼。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幅山水田园的景象,以及诗人在其中的游览和感受。

首先,诗人提到了九陌歌呼属后游的情景。九陌指的是九条街道,这里应指乡村或城市的繁忙街道。歌呼则是指繁华热闹的景象。属后游表示诗人是在后面游览,也可以理解为他游览的是一些偏远的地方,与繁华的街道相比。这里通过对比,凸显了自然风景的清幽和宁静。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渔舟和一蓑风景。渔舟象征着平凡而自由的生活,而一蓑风景则是将诗人的心境与自然景色相融合,将风景作为自己的衣裳,表达了与自然的融合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然后,诗人说到相逢且向南溪看。南溪指的是一个地名,可能是某个山水之地。诗人与他人相遇后,一同前往南溪欣赏风景。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愿意与他人一同分享美景的心情。

最后,诗人写道:“玉作灵山万石楼”,这是对景色的描绘,灵山指的是山的名字,万石楼则是在山上的一座建筑物。玉和灵山的搭配,使得景色更加神秘而美丽。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讴歌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通过与他人一同分享美景,诗人传递了对友谊和共享美好的向往。整体上,这首诗词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山水风景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郑宋用前韵见示因亦和答四首读音参考

zhèng sòng yòng qián yùn jiàn shì yīn yì hé dá sì shǒu
郑宋用前韵见示因亦和答四首

jiǔ mò gē hū shǔ hòu yóu, yī suō fēng jǐng fù yú zhōu.
九陌歌呼属后游,一蓑风景付渔舟。
xiāng féng qiě xiàng nán xī kàn, yù zuò líng shān wàn dàn lóu.
相逢且向南溪看,玉作灵山万石楼。

韩元吉诗文推荐

江路晓来雨,残暑夜全消。人言天上今夕,飞鹊渐成桥。杳杳云车何处。脉脉红蕖香度。瓜果趁良宵。推枕断虹卷,抚槛白鱼跳。无湖客,临风露,倚兰苕。云涛四起,极...

落日澹芳草,烟际一鸥浮。西湖好处,君去千里为谁留。坐想敬亭山下,竹映一溪寒水,飞盖共追游。况有尊前客,相对两诗流。笑谈间,风满座,气横秋。平生壮志,长...

宦达平生早,高年及引归。安车荣绛节,黄发遽衰衣。未致生刍奠,俄惊薤露晞。孝心天地恻,相望两灵帏。

十载文场未奏功,鹖冠一笑且舂容。遥知横槊荻芦岸,海阔蛟鼍赴笔锋。

翰墨通家旧,吁嗟大父时,追随千里驾,酬唱百篇诗。小器惭非远,孤童误见奇。殷勤授简意,敢负昔年期。

野竹漫山水漫门,未离城市却如村。何须更问柴桑陌,三径虽寒菊尚存。

草草重阳节,黄花惜未开。故人犹有酒,行客且衔杯。日落蛩声苦,云低雁影来。南山足佳气,独立意徘徊。

闭户跏趺意已清,炉香烧尽一灯明。空庭叶落知多少,一任西风百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