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歌九十八首

湖州歌九十八首朗读

一半淮江半浙江,怒潮日夜自相撞。
扬州昨夜军书至,说道淮安未肯降。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怒潮日夜相撞说道
相关诗文:

湖州歌九十八首译文及注释

《湖州歌九十八首》是宋代诗人汪元量的作品。这首诗以描写湖州地区的战乱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战乱的痛惜和对祖国统一的期望。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湖州歌九十八首》的中文译文如下:
一半淮江半浙江,
怒潮日夜自相撞。
扬州昨夜军书至,
说道淮安未肯降。

这首诗描述了淮江与浙江的交界处,怒潮日夜冲击着彼此。扬州的军书昨夜送到,说淮安城尚未愿意投降。

这首诗所表达的诗意是描绘战乱时期湖州地区的景象。淮江和浙江象征着两个战争势力的对峙,怒潮的相撞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破坏。扬州军书的到来说明了战况的紧张和湖州地区的不安定。而淮安城的拒绝投降则彰显了人民的坚韧和抵抗力量。

这首诗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描绘自然景象:诗中通过描绘淮江和浙江的相撞景象,以及怒潮的日夜冲击,展现了战乱时期的动荡和恶劣环境。这种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读者对战乱的感受,使整首诗充满了动感和紧张氛围。

2. 反映战乱的残酷:诗中的怒潮相撞和城市不肯降服的描写,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和痛苦。作者通过揭示战乱的残酷性,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惜和对和平的向往。

3. 表现人民的抵抗精神:诗中淮安城不肯降服的情节,展示了人民的抵抗和坚韧精神。尽管战争使人们身处困境,但他们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自由意志,不屈服于敌人的压力。这种抵抗精神在诗中得到了赞美和肯定。

总的来说,《湖州歌九十八首》通过对战乱时期湖州地区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惜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赞美了人民的抵抗精神。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情节的叙述,将读者带入了动荡的战乱时期,使人们对历史的悲壮和人民的坚韧有了更深的体验。

湖州歌九十八首读音参考

hú zhōu gē jiǔ shí bā shǒu
湖州歌九十八首

yī bàn huái jiāng bàn zhè jiāng, nù cháo rì yè zì xiāng zhuàng.
一半淮江半浙江,怒潮日夜自相撞。
yáng zhōu zuó yè jūn shū zhì, shuō dào huái ān wèi kěn jiàng.
扬州昨夜军书至,说道淮安未肯降。

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汪元量诗文推荐

一匊吴山在眼中,楼台累累间青红。锦颿后夜烟江上,手抱琵琶忆故宫。

一出宫门上画船,红红白白艳神仙。山长水远愁无那,又见江南月上弦。

十数年来国事乖,大臣无计逐时挨。三宫今日燕山去,春草萋萋上玉阶。

殿上群臣默不言,伯颜丞相趣降笺。三宫共在珠帘下,万骑虬须绕殿前。

杭州万里到幽州,百咏歌成意未休。燕玉偶然通一笑,歌喉宛转作吴讴。

丙子正月十有三,挝鞞伐鼓下江南。臯亭山上青烟起,宰执相看似醉酣。

万马如云在外间,玉阶仙仗罢趋班。三宫北面议方定,遣使臯亭慰伯颜。

客中忽忽又重阳,满酌葡萄当菊觞。谢后已叨新圣旨,谢家田土免输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