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鹤田钱塘百咏

读李鹤田钱塘百咏朗读

南浦亭边话别时,扁舟东下浙江湄。
遍将越国千年事,吟作钱塘百咏诗。
无火可能烧莽卓,有刀恨不斩高斯。
五陵佳气飞扬尽,泪洒西风两鬓丝。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读李鹤田钱塘百咏译文及注释

《读李鹤田钱塘百咏》是宋代汪元量所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南浦亭为背景,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离别场景,表达了对越国千年历史的思考,并以吟咏钱塘的方式表达情感。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浦亭边话别时,
扁舟东下浙江湄。
遍将越国千年事,
吟作钱塘百咏诗。
无火可能烧莽卓,
有刀恨不斩高斯。
五陵佳气飞扬尽,
泪洒西风两鬓丝。

诗意:
这首诗词以南浦亭为背景,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南浦亭边告别的情景。诗人乘着小舟向东驶向浙江,离别时心中充满了离愁别绪。他思考着越国千年的历史,将自己的思绪化作了一百首吟咏钱塘的诗篇。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关注和对离别的情感的凝结。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南浦亭的离别场景,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南浦亭是一个重要的离别之地,象征着离散和别离的情感。诗人乘舟东下浙江,向远方驶去,离别的场景给整首诗词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人在思考越国千年的历史时,将自己的思绪化作了一百首吟咏钱塘的诗篇。这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关注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钱塘是古代越国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诗人通过吟咏钱塘,表达了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诗的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悲伤之情。他感叹无火能够烧毁高山莽岛,有刀却无法斩断高斯的恶行。这里的高斯可能指的是当时的贪官污吏,诗人愿意用刀斩断他们,但却无能为力。这种无力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在诗中得到了表达。

整首诗词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具体的场景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示了诗人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的思考。诗人以自己的吟咏之声,表达了对离别和人生的思索,让读者在感受离别的悲凉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传统文化和社会正义的关注。

读李鹤田钱塘百咏读音参考

dú lǐ hè tián qián táng bǎi yǒng
读李鹤田钱塘百咏

nán pǔ tíng biān huà bié shí, piān zhōu dōng xià zhè jiāng méi.
南浦亭边话别时,扁舟东下浙江湄。
biàn jiāng yuè guó qiān nián shì, yín zuò qián táng bǎi yǒng shī.
遍将越国千年事,吟作钱塘百咏诗。
wú huǒ kě néng shāo mǎng zhuō, yǒu dāo hèn bù zhǎn gāo sī.
无火可能烧莽卓,有刀恨不斩高斯。
wǔ líng jiā qì fēi yáng jǐn, lèi sǎ xī fēng liǎng bìn sī.
五陵佳气飞扬尽,泪洒西风两鬓丝。

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汪元量诗文推荐

一匊吴山在眼中,楼台累累间青红。锦颿后夜烟江上,手抱琵琶忆故宫。

一出宫门上画船,红红白白艳神仙。山长水远愁无那,又见江南月上弦。

十数年来国事乖,大臣无计逐时挨。三宫今日燕山去,春草萋萋上玉阶。

殿上群臣默不言,伯颜丞相趣降笺。三宫共在珠帘下,万骑虬须绕殿前。

杭州万里到幽州,百咏歌成意未休。燕玉偶然通一笑,歌喉宛转作吴讴。

丙子正月十有三,挝鞞伐鼓下江南。臯亭山上青烟起,宰执相看似醉酣。

万马如云在外间,玉阶仙仗罢趋班。三宫北面议方定,遣使臯亭慰伯颜。

客中忽忽又重阳,满酌葡萄当菊觞。谢后已叨新圣旨,谢家田土免输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