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成(二首)

漫成(二首)朗读

萱草花空发,丁香子又生。
浮云无处所,孤月不须明。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漫成(二首)译文及注释

《漫成(二首)》是明代诗人刘基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慨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萱草花空发,
丁香子又生。
浮云无处所,
孤月不须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草花和丁香子为象征,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界中生命的无尽延续和永恒循环的感悟。"萱草花空发"意味着即使花谢了,它们的种子仍然有生机,新的生命将会继续孕育。"丁香子又生"则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不息,丁香子孕育新生命的景象使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接下来的两句"浮云无处所,孤月不须明"则表达了作者对浮云和孤月的感叹。浮云飘荡无定,没有固定的位置,而孤月独自高悬,不需要明亮的伴随。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人生中不稳定和孤独的感受的反映。与花草的生命力相比,人类的生命显得微不足道,但又与浮云和孤月一样,有着自己的存在和独立性。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索和对自然的感叹。通过对花草和月亮的描绘,作者表达了对生命延续和自身存在的思考,同时揭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和对比。这首诗词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简洁的表达方式,使读者能够在静谧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的恒久。

漫成(二首)读音参考

màn chéng èr shǒu
漫成(二首)

xuān cǎo huā kōng fā, dīng xiāng zi yòu shēng.
萱草花空发,丁香子又生。
fú yún wú chǔ suǒ, gū yuè bù xū míng.
浮云无处所,孤月不须明。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

刘基诗文推荐

结发事远游,逍遥观四方。天地一何阔,山川杳茫茫。众鸟各自飞,乔木空苍凉。登高见万里,怀古使心伤。伫立望浮云,安得凌风翔。

凉风西来天气清,云飞水落山峥嵘。发肤剥削棱骨生,鲜芳菸悒成枯茎。百虫哀号百窍鸣,凡有形色皆不平。成之孔艰坏厥轻,羁人含愁起夜行。列星满天河汉横,繁思攒...

春半余寒似暮秋,掩门高坐日悠悠。树头独立知风鹊,屋角双鸣唤雨鸠。芳意自随流水逝,华年不为老人留。浮花冶叶休相笑,自古英贤总一沤。

忆昔盘古初开天地时,以土为肉石为骨,水为血脉天为皮,昆仑为头颅,江海为胃肠,蒿岳为背膂,其外四岳为四肢。四肢百体咸定位,乃以日月为两眼,循环照烛三百六...

槁叶寒槭槭,罗帐秋风生。凄凄侯虫鸣,呖呖宾鸿惊。美人抱瑶瑟,仰视河汉明。丝桐岂殊音,古调非今声。沉思空幽寂,岁月已徂征。

江上潮来风卷沙,城头毕逋乌尾讹。燕泥半湿昨夜雨,蛛网忽粘何处花。孤坐日月自闲暇,出门歧路空交加。漫将白发对芳草,目送去鸿天一涯。

驱车出门去,四顾不见人。回风卷落叶,飒飒带沙尘。平原旷千里,莽莽尽荆榛。繁华能几何,憔悴及兹辰。所以芳桂枝,不争桃李春。云林耿幽独,霜雪空相亲。

万里封侯,八珍鼎食,何如故乡。奈狐狸夜啸,腥风满地,蛟螭昼舞,平陆沉江。中泽哀鸿,苞荆隼鸨,软尽平生铁石肠。凭栏看,但云霓明灭,烟草苍茫。不须踽踽凉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