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江上曲(四首)》
作者:刘基(明代)
江上曲(一)
宾雁来时月满洲,
于今雁去月如钩。
雁来雁去何时了,
月照离人又白头。
江上曲(二)
江上夜寒声漏清,
宾雁来时月满城。
雁声渐远人归梦,
独立寒江月一轮。
江上曲(三)
江上悠悠烟雨深,
宾雁归来月正阴。
雁归何处悲离恨,
寒江独立又凭吟。
江上曲(四)
江上寒波漾秋影,
宾雁何时至碧空。
雁声飞尽人归梦,
独立寒江月如弓。
【中文译文】
江边曲(一)
宾雁飞来时,月亮照满了洲地,
而今雁儿又飞去了,月亮弯弯如钩。
雁儿来了又去了,何时才能结束这离别之苦,
月光照耀下,离人又现白发苍苍。
江边曲(二)
江边夜寒,声音中透露着清冷的气息,
宾雁飞来时,月亮照满了城池。
雁声渐行渐远,人们回归梦乡,
孤独地站在寒江边,月亮孤寂地悬挂着。
江边曲(三)
江边远处,雨雾笼罩得很深,
宾雁归来时,月色阴沉。
雁儿归巢何处,悲伤的离恨之情,
孤寂地站在寒江边,再次凭吟思念。
江边曲(四)
江水上泛起寒冷的波浪,秋天的影子涟漪起伏,
宾雁何时飞至碧空。
雁声飞尽,人们回归梦乡,
孤独地站在寒江边,月亮如一弓高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的景色与人们离别的心情。作者以江边为背景,以宾雁的来去和月亮的变化作为表现手法,抒发了离愁别绪和岁月流转的感慨。
诗中描绘的宾雁来去和月亮的变化,充满了明朗与深沉的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宾雁作为迁徙的候鸟,象征着离别和归途,而月亮则象征着时间的流转。雁儿来时,月如钩,形容着宾雁的迁徙景象和月亮的圆满;而雁儿去时,月照离人白头,表达了离别之苦和岁月的无情。
诗的意境清凉而凄美,将人与自然的变化相结合,表达了人们对离别的无奈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江边的寒冷、夜晚的寂静,以及雁儿归去的渐行渐远,都为诗情增添了一种凄凉和孤独的色彩。
在赏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离别的深情思绪和对时光的感慨。诗中的江水、雁儿和月亮都成为了情感的表达媒介,与人的离别和岁月的流转相互映衬。通过对宾雁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人们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和对归途的期盼;而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诗人又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岁月的变迁。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人与自然融合在一起,表达了人们对离别和岁月流转的感慨和思考。诗中的江边、雁儿和月亮成为了情感的符号,给予诗人与读者共鸣的空间。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富有意象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离别和岁月变迁的思考和感叹。通过对宾雁和月亮的运用,诗人巧妙地传达了人情与自然的交融,赋予了诗词以深厚的情感和哲理意味。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离别之苦和岁月流转的无情,以及对归途和时光的思考和期盼。
jiāng shàng qū sì shǒu
江上曲(四首)
bīn yàn lái shí yuè mǎn zhōu, yú jīn yàn qù yuè rú gōu.
宾雁来时月满洲,于今雁去月如钩。
yàn lái yàn qù hé shí le, yuè zhào lí rén yòu bái tóu.
雁来雁去何时了,月照离人又白头。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