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曹器远从使虏

送曹器远从使虏朗读

暑风焮面黄尘底,曹侯据鞍轻万里。
晓趁官程夜未休,不为功名为知己。
男儿生有四方志,谁能挽眉妇车里。
周原咨度使尘飞,汉官威仪渠颡泚。
异时横草恐不免,此去灌瓜聊复尔。
赤县神州吾旧物,文谟武略君奇士。
列圣恩波迄未涯,百年胡运今如此。
山川险隘须默究,他日上前烦聚米。
杀胡之林定何许,持酒遐望一启齿。
归来有句敌车攻,老子滞懑资一洗。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未休功名知己
相关诗文: 使

送曹器远从使虏译文及注释

《送曹器远从使虏》是宋代陈造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暑风焮面黄尘底,
曹侯据鞍轻万里。
晓趁官程夜未休,
不为功名为知己。

男儿生有四方志,
谁能挽眉妇车里。
周原咨度使尘飞,
汉官威仪渠颡泚。

异时横草恐不免,
此去灌瓜聊复尔。
赤县神州吾旧物,
文谟武略君奇士。

列圣恩波迄未涯,
百年胡运今如此。
山川险隘须默究,
他日上前烦聚米。

杀胡之林定何许,
持酒遐望一启齿。
归来有句敌车攻,
老子滞懑资一洗。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陈造送别曹器远去使虏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对友谊和忠诚的珍视,以及对历史和命运的思考。陈造并不追求功名利禄,而更重视真挚友谊和人性的交流。他提到了男子应有的志向和追求,以及对历史名士和英雄的赞美。他感慨百年胡运,对当时的局势感到无奈和忧虑。最后,他表达了杀敌的决心和对未来的期盼,希望能回到家乡,摆脱沉重的思虑。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送别的场景,展示了作者对友情和忠诚的重视。他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真挚友谊的渴望,将情感与人生追求相结合,强调了男子应有的志向和为友人奔走的决心。诗中还出现了历史名士和英雄的形象,既是对古人的致敬,也突显了作者对文化和历史的关注。最后几句表达了对命运和未来的思考,以及对战胜困境和迎接新挑战的信心。整首诗词以平实而深情的语言,传递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他对友谊和历史的热爱。

送曹器远从使虏读音参考

sòng cáo qì yuǎn cóng shǐ lǔ
送曹器远从使虏

shǔ fēng xìn miàn huáng chén dǐ, cáo hóu jù ān qīng wàn lǐ.
暑风焮面黄尘底,曹侯据鞍轻万里。
xiǎo chèn guān chéng yè wèi xiū, bù wéi gōng míng wéi zhī jǐ.
晓趁官程夜未休,不为功名为知己。
nán ér shēng yǒu sì fāng zhì, shuí néng wǎn méi fù chē lǐ.
男儿生有四方志,谁能挽眉妇车里。
zhōu yuán zī dù shǐ chén fēi, hàn guān wēi yí qú sǎng cǐ.
周原咨度使尘飞,汉官威仪渠颡泚。
yì shí héng cǎo kǒng bù miǎn, cǐ qù guàn guā liáo fù ěr.
异时横草恐不免,此去灌瓜聊复尔。
chì xiàn shén zhōu wú jiù wù, wén mó wǔ lüè jūn qí shì.
赤县神州吾旧物,文谟武略君奇士。
liè shèng ēn bō qì wèi yá, bǎi nián hú yùn jīn rú cǐ.
列圣恩波迄未涯,百年胡运今如此。
shān chuān xiǎn ài xū mò jiū, tā rì shàng qián fán jù mǐ.
山川险隘须默究,他日上前烦聚米。
shā hú zhī lín dìng hé xǔ, chí jiǔ xiá wàng yī qǐ chǐ.
杀胡之林定何许,持酒遐望一启齿。
guī lái yǒu jù dí chē gōng, lǎo zi zhì mèn zī yī xǐ.
归来有句敌车攻,老子滞懑资一洗。

陈造诗文推荐

平昔功名念,如今冷似灰。藏书堪乐死,望岁待归来。小宅依城筑,虚檐枕水开。溪翁诗社侣,有酒剩追陪。

向来经世蕴,每作负山驰。鬓发不留黑,京尘惭旧缁。生涯黄卷在,心事白鸥知。回首林泉癖,穷吾不为诗。

犬吠葱青里,人家竹径深。短篱循石磵,老屋枕烟岑。牛瘠知春事,鸠啼认晏阴。丰年易为客,杯酒慰幽寻。

新居得翠微,景趣自幽奇。白石群羊卧,修篁翠葆欹。山光衔睥睨,云影傍藩篱。席户无车马,禽猿不更疑。

侧径苔竹润,短篱鸡鹜喧。小停障日手,聊憩卧云村。绿影乌皮几,新醅老瓦盆。平生农圃计,重与野人论。

天外纤云尽,山颠望眼遥。平淮剪绿野,白塔界晴霄。客里风光异,吟边物象骄。功名它日事,回首兴萧条。

江漾晨光入县门,楼斜晚影到渔村。海声不为无风静,山色居常带雾昏。问俗即今防愒日,来时抚事错销魂。浮生寄寓君恩重,未觉天涯异故园。

淮汴朝宗地,孤埤只眼前。谯楼西日淡,戍鼓北风传。破竹非无计,浇瓜亦自贤。客愁浑几许,抚剑倚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