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沛县姜承议

寄沛县姜承议朗读

平生鲁国老先生,晚见诸郎识老成。
怪有武功蒙宠锡,果缘阴德贯神明。
金池已作归田计,玉版方书济物情。
百里饥寒独颜阖,忍令一物不敷荣。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寄沛县姜承议译文及注释

诗词:《寄沛县姜承议》

陈师道在宋代创作的《寄沛县姜承议》描绘了一位老者的崇高品德和无私奉献,表达了对他的敬佩之情。

诗意及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敬仰和感激的口吻写道,这位老先生是鲁国的知名人物,他在晚年才得以与年轻一代相识,但他的智慧和经验却显得十分老成。诗人称赞他不仅因为他的武功得到了宠爱和尊重,更是因为他的阴德感动了神明。他已经将金池(指权力和财富)抛诸脑后,将自己的心思放在了归田(指务农)的计划上,把玉版(指文化和知识)作为济世救人的工具。尽管他身处百里饥寒之地,但他却从不让自己的物质困境影响到他的荣誉和志向。

这首诗通过描绘老先生的高尚品德,展现了作者对他的敬佩和钦佩之情。老先生不仅拥有武功,还以阴德感动了神明,这显示了他内外兼修的卓越修养。他放弃了权力和财富,返璞归真,致力于农耕和传播知识,体现出他追求内心的善良和社会的公益。尽管他身处困境,但他仍然保持了对荣誉和志向的坚守,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坚定意志。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这位老先生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传递出崇尚道德和精神追求的价值观。

这首诗以简练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观点,通过对老先生的赞美,彰显了他的高尚品德和精神追求。这种对品德高尚者的赞颂和敬佩,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崇尚道德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启发读者去追求内心的善良和社会的公益,提醒人们在物质困境中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寄沛县姜承议读音参考

jì pèi xiàn jiāng chéng yì
寄沛县姜承议

píng shēng lǔ guó lǎo xiān shēng, wǎn jiàn zhū láng shí lǎo chéng.
平生鲁国老先生,晚见诸郎识老成。
guài yǒu wǔ gōng méng chǒng xī, guǒ yuán yīn dé guàn shén míng.
怪有武功蒙宠锡,果缘阴德贯神明。
jīn chí yǐ zuò guī tián jì, yù bǎn fāng shū jì wù qíng.
金池已作归田计,玉版方书济物情。
bǎi lǐ jī hán dú yán hé, rěn lìng yī wù bù fū róng.
百里饥寒独颜阖,忍令一物不敷荣。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陈师道诗文推荐

髻钗初上朝云卷。眼波翻动眉山远。一曲杜韦娘。当年枉断肠。佳期如好月。拟满还须缺。别易见应难。长须仔细看。

重重叠叠。娜娜裙千襵。时样官黄香百叶。一岁相逢两节。曲阑绕遍芳丛。一枝作意妍秾。折得有谁相忆,却须还与秋风。

东风乌鹊西飞燕。盈盈一水经年见。急雨洗香车。天回河汉斜。离愁千载上。相远长相望。终不似人间。回头万里山。

官样初黄过闰九。鲜妍时更宜寒。挽回人意不成阑。香罗堆叶密,芳意著心单。过与後房歌舞手,轻盈喜色生颜。堕钗拥髻与垂鬟。欲知谁称面,遍插一枝看。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起坐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少学真成己,中年托著书。辍耕扶日月,起废极吹嘘。得志宁论晚,成功不愿余。一为天下恸,不敢爱吾庐。

姑射仙姿不畏寒,谢家风格鄙铅丹。谁知檀萼香须里,已有调羹一点酸。

百姓归周老,三年待鲁儒。世方随日化,身已要人扶。玉几虽来晚,明堂讫授图。心知死诸葛,终不羡曹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