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和阳春曲,仍操白雪音。
郊寒犹有骨,岛瘦未无心。
云到散时看,月当亏处寻。
可怜持玉尺,终不度金针。
谁和阳春曲,仍操白雪音。郊寒犹有骨,岛瘦未无心。云到散时看,月当亏处寻。可怜持玉尺,终不度金针。
《方壶自咏》是宋代诗人汪莘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谁和阳春曲,仍操白雪音。
郊寒犹有骨,岛瘦未无心。
云到散时看,月当亏处寻。
可怜持玉尺,终不度金针。
诗意:
这首诗通过自咏方壶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在冬天中对音乐和艺术的思考。诗中的方壶象征着音乐之美,阳春曲和白雪音则是对音乐的表述。作者认为即使在寒冷的郊野,音乐的魅力仍然存在,如同寒冷的风中还能感受到骨骼的寒冷一样。然而,作者也意识到目前的音乐和艺术仍然不够完美,还有诸多不足之处,如同岛屿的形状瘦小而没有内核一样。
赏析:
《方壶自咏》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音乐和艺术的思考和感悟。诗人通过方壶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追求,将阳春曲和白雪音作为音乐的象征,突出了音乐的美妙与纯粹。诗中的郊寒和岛瘦则象征了现实世界中音乐和艺术的不足之处,呈现出一种对现实的思考和反思。诗人通过云散和月亏的描绘,表达了对音乐和艺术的追求和探索的态度。最后两句"可怜持玉尺,终不度金针"抒发了作者对追求完美音乐和艺术的坚持和执着。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作者对音乐和艺术的热爱、思考和不满足现状的追求。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诗中,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了对音乐和艺术的思考和共鸣。
fāng hú zì yǒng
方壶自咏
shuí hé yáng chūn qū, réng cāo bái xuě yīn.
谁和阳春曲,仍操白雪音。
jiāo hán yóu yǒu gǔ, dǎo shòu wèi wú xīn.
郊寒犹有骨,岛瘦未无心。
yún dào sàn shí kàn, yuè dāng kuī chù xún.
云到散时看,月当亏处寻。
kě lián chí yù chǐ, zhōng bù dù jīn zhēn.
可怜持玉尺,终不度金针。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流水小桥,茅屋竹窗,纸帐蒲团。把坎宫闭了,虎龙吟啸,离宫锁定,日月回环。万点星飞,两轮电转,五色圆光天样宽。□奇处,渐冥冥杳杳,有个鸦翻。当时筑著机关...
听说古时月,皎洁胜今时。今人但见今月,也道似琉璃。君看少年眸子,那比婴儿神彩,投老又堪悲。明月不在盛,玉斧亦何为。约东坡,招太白,试寻思。凭谁斫却,里...
家在柳塘,榜挂方壶,图挂黄山。觉仙峰六六,满堂峭峻,仙溪六六,绕屋潺湲。行到水穷,坐看云起,只在吾庐寻丈间。非人世,但鹤飞深谷,猿啸高岩。如今老疾蹒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