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冯洁已节夜见过二首

和冯洁已节夜见过二首朗读

破闷孤莫莫厌深,风筝时为送清音。
平生遇境无余恋,令节因君忽怆心。
梅角吹残愁不寐,柳枝放去杳难寻。
蛾眉列屋功成后,未用凄凉学越吟。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和冯洁已节夜见过二首译文及注释

《和冯洁已节夜见过二首》是宋代程公许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以及对于自己平凡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感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破闷孤莫莫厌深,
风筝时为送清音。
平生遇境无余恋,
令节因君忽怆心。
梅角吹残愁不寐,
柳枝放去杳难寻。
蛾眉列屋功成后,
未用凄凉学越吟。

这首诗词的诗意较为含蓄,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展现了作者的情思和对境遇的思考。诗的开头写道“破闷孤莫莫厌深”,表达了作者对于孤独、厌倦和沉闷生活的感受。接着,“风筝时为送清音”,这里风筝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寄托情感和思念的象征,作者将自己的思念之情比喻为风筝传递清音,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祝福。

接下来的几句“平生遇境无余恋,令节因君忽怆心”,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平凡生活的淡然态度,他并不留恋于境遇的变迁,而是因为思念朋友而感到忧伤和惆怅。诗的后半部分则以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凸显了诗人的情感。“梅角吹残愁不寐,柳枝放去杳难寻”,通过描绘凋谢的梅花和离去的柳枝,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和离别的惋惜之情。

最后两句“蛾眉列屋功成后,未用凄凉学越吟”,以凭栏远望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于功成名就后仍心系凄凉之感。蛾眉列屋可以理解为女子的美丽容颜,这里可以暗示着物质的富足和功名的成就,然而作者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而是认为自己还未能真正领悟到越国诗人的凄凉境地,意味着他对于艺术追求和人生境界的高远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于孤独、思念和人生境遇的独特感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既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也表现了对于平凡生活和功成名就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于艺术追求的高远追求。

和冯洁已节夜见过二首读音参考

hé féng jié yǐ jié yè jiàn guò èr shǒu
和冯洁已节夜见过二首

pò mèn gū mò mò yàn shēn, fēng zhēng shí wéi sòng qīng yīn.
破闷孤莫莫厌深,风筝时为送清音。
píng shēng yù jìng wú yú liàn, lìng jié yīn jūn hū chuàng xīn.
平生遇境无余恋,令节因君忽怆心。
méi jiǎo chuī cán chóu bù mèi, liǔ zhī fàng qù yǎo nán xún.
梅角吹残愁不寐,柳枝放去杳难寻。
é méi liè wū gōng chéng hòu, wèi yòng qī liáng xué yuè yín.
蛾眉列屋功成后,未用凄凉学越吟。

程公许诗文推荐

晓凉散策,恨西风不贷,一池残绿。谁与冰轮撝玉斧,恰好今宵圆足。树杪翻光,莎庭转影,零乱昆台玉。荡胸清露,闲须浇下醽醁。休问湖海飘零,老人心事,似倚岩枯...

前溪文续国,东溪学草玄。补处自天授,绝韦待谁编。渊源后溪水,脉络千载传。兹事端不朽,松石同其坚。

厚德最耐看,士当论志远。沄沄物归根,混混泉有本。眼明长庚晓,心知岁华晚。后生须榘获,所愿加餐饭。

小筑新成面势宽,探囊羞澁一钱看。也知岁晚须棲宿,敢向明时咏考盘。

力贫藏得五车书,趁就炎歊晒壁鱼。安得身间饶目力,年年铅椠课三余。

碧琅玕绕碧梧桐,面面轩窗面面风。剩著图书围几席,何妨门径拥蒿蓬。

心间万籁响韺茎,古调何人细与评。招手洪崖天万里,佩霞惝怳会遥京。

自随官牒却居间,樵叟渔童惯往还。种竹且教疏见月,开窗莫遣碍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