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知天女散花难,束帛戈戈几疋端。
富贵何妨还白屋,繁华亦欲傲苍官。
梁山操里声愁听,湘水图中景喜看。
争似寒炉煨芋者,身心何处不休胖。
也知天女散花难,束帛戈戈几疋端。富贵何妨还白屋,繁华亦欲傲苍官。梁山操里声愁听,湘水图中景喜看。争似寒炉煨芋者,身心何处不休胖。
《七八用喜雪韵四首》是宋代吴潜的一首诗词。在这首诗中,吴潜以雪为意象,表达了对于世俗繁华和富贵的超然态度,以及对于宁静和平淡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翻译、诗意和赏析:
喜雪韵四首
也知天女散花难,
束帛戈戈几疋端。
富贵何妨还白屋,
繁华亦欲傲苍官。
梁山操里声愁听,
湘水图中景喜看。
争似寒炉煨芋者,
身心何处不休胖。
译文:
即使知道仙女散花并不容易,
束缚和负担之多几乎难以计数。
富贵又何妨归于平凡的白屋,
繁华也想要超脱于世俗的官场。
梁山操的声音中充满忧愁,
湘水图中的景色令人欣喜。
与那些煨芋的人相比,
身心在何处不得到宁静滋养。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雪为象征,通过对雪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于繁华富贵与安宁普通生活的比较和思考。诗人认识到仙女散花的难度,意味着美好事物的珍贵和稀有。而束缚和负担的比喻,则指向世俗生活中的繁琐和压力。在这种对比之下,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使富贵繁华,归根结底,还是希望能够回归平凡的白屋,远离世俗的纷扰。
诗中提到的梁山操和湘水图是古代文学中的两个著名典故。梁山操是指《水浒传》中梁山泊上的人物所演奏的操曲,悲壮的音乐声让人感到忧愁。而湘水图则是指《毛公鼎》中的湘水图案,描绘了湘江的美景,给人以欣喜的感受。通过这两个典故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于不同境遇和环境的感受和态度。
最后两句以“寒炉煨芋者”作为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和平淡生活的向往。寒炉煨芋者是指在寒冷的季节,煨煮芋头的人,他们在简朴的环境中过着宁静的生活。诗人暗示,只有在这种宁静的环境中,身心才能得到滋养,才能达到真正的满足和胖乎乎的状态。
整首诗以雪为线索,通过对比和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繁华富贵和平凡宁静生活的反思和向往。诗中既有对世俗的冷峻态度,又有对宁静生活的渴望,通过对不同境遇的描绘和对比,传达了一种超然于尘世的心境。诗人通过对雪的描写和隐喻,表达了对于内心平静与人生追求的思考,呼唤着对于简朴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意深远,给人以反思和思考的空间,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内心境界的追求和追寻。
qī bā yòng xǐ xuě yùn sì shǒu
七八用喜雪韵四首
yě zhī tiān nǚ sàn huā nán, shù bó gē gē jǐ pǐ duān.
也知天女散花难,束帛戈戈几疋端。
fù guì hé fáng hái bái wū, fán huá yì yù ào cāng guān.
富贵何妨还白屋,繁华亦欲傲苍官。
liáng shān cāo lǐ shēng chóu tīng, xiāng shuǐ tú zhōng jǐng xǐ kàn.
梁山操里声愁听,湘水图中景喜看。
zhēng shì hán lú wēi yù zhě, shēn xīn hé chǔ bù xiū pàng.
争似寒炉煨芋者,身心何处不休胖。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皎月亦长有,今夜独娟娟。浮云万里收尽,人在水晶奁。矫首银河澄澈,搔首金风浩荡,毛发亦冷然。宇宙能空阔,磨蚁正回旋。倩渔翁,撑舴艋,柳阴边。垂纶下饵,须...
小队旌旗出,画鷁倚嵩竹。青秧白水无际,中有一犁耕。听得田翁相语,今岁时年恰好,眨眼是秋成。老守何能解,持此报皇明。望家山,千里外,楚云平。良田二顷,非...
倚舵秋江浒,明日片帆轻。从头点检身世,百事已圆成。及第曾攀龙首,仕宦曾居鸱阁,衣锦更光荣。若又不知止,天道恐亏盈。借称呼,遮俗眼,便归耕。但馀心愿,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