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观登使郑尚书

挽观登使郑尚书朗读

秉钺岷峨去,分弓淮海游。
安危勤阃略,得失假家谋。
不易猗兰操,何伤薏苡羞。
盖棺公论定,知罪付春秋。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使

挽观登使郑尚书译文及注释

《挽观登使郑尚书》是宋代诗人李曾伯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秉钺岷峨去,分弓淮海游。
中文译文:手握权杖,登上险峻的山峰,分配弓箭,游历淮海之间。

诗意:诗人描绘了一个离别的场景。主人公挥舞着权杖,离开了山峰的险峻,分发弓箭,踏上了淮海之旅。

赏析:诗人以山峰和淮海为背景,表达了离别和旅行的情感。手握权杖的主人公启程离开岷山的险峻,象征着他即将离别故土,踏上新的旅程。分发弓箭则暗示他即将面临的挑战和战斗。整首诗词情感深沉,寄托着诗人对离别与旅行的思考和感慨。

安危勤阃略,得失假家谋。
中文译文:安危之事需谨慎考虑,得失之计只是家族之策略。

诗意:诗人表达了对权力和政治斗争的思考。他认为在处理安危之事时需要谨慎思考,而得失之计只是家族间的权谋之策略。

赏析:诗人通过对安危和权谋的描绘,探讨了政治斗争与家族利益之间的关系。他提醒人们在处理权力和政治问题时要谨慎思考,不要只顾眼前的得失,而忽略了更大的利益和长远的考虑。

不易猗兰操,何伤薏苡羞。
中文译文:猗兰的美丽不易被掌握,何必羞怯于薏苡的朴素。

诗意:诗人表达了对美和朴素的思考。他认为美丽的事物不容易被掌握,而朴素的事物也不应该被轻视。

赏析:诗人通过对猗兰和薏苡的描述,探讨了美与朴素之间的关系。猗兰被认为是一种美丽的花卉,而薏苡则是一种朴素的作物。诗人认为,美丽的事物往往不易被掌握,而朴素的事物也有其独特的价值,不应该被轻视。

盖棺公论定,知罪付春秋。
中文译文:盖上棺材,公众会评断,罪恶将被载入史册。

诗意:诗人表达了对正义和历史判断的思考。他认为正义的评断会在公众面前进行,罪恶的行为将被载入史册。

赏析:诗人通过对盖棺和公论的描写,探讨了正义和历史的力量。盖棺象征着一个人的终结,公论则代表着社会的评判。诗人认为,正义的力量会在公众面前进行评断,罪恶的行为将被载入史册,成为后人的警示和反思。

这首诗词《挽观登使郑尚书》通过对离别、权谋、美和朴素、正义和历史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观察和思考。诗人以精练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场景、权力斗争的复杂性、美和朴素的价值以及正义和历史的力量。这首诗词情感饱满,意蕴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挽观登使郑尚书读音参考

wǎn guān dēng shǐ zhèng shàng shū
挽观登使郑尚书

bǐng yuè mín é qù, fēn gōng huái hǎi yóu.
秉钺岷峨去,分弓淮海游。
ān wēi qín kǔn lüè, dé shī jiǎ jiā móu.
安危勤阃略,得失假家谋。
bù yì yī lán cāo, hé shāng yì yǐ xiū.
不易猗兰操,何伤薏苡羞。
gài guān gōng lùn dìng, zhī zuì fù chūn qiū.
盖棺公论定,知罪付春秋。

李曾伯诗文推荐

早年公已阿戎知,几与征西履屐随。百六椽间无足纪,二三子侧每相思。重来荆渚平生若,宁复苕溪一见之。哀此哲人今已矣,诗兮岂但哭吾私。

唐边重秦陇,蜀鉴在江油。不易九鼎重,方兼四履忧。其间不容发,自此可前筹。局面西风异,从容夜观谋。

尺寸功名几短长,区区驰骛等空忙。皮毛尽剥丹心在,世味风霜已饱尝。

帘卷红楼拍手看,星轺迅步上鵷鸾。皇华节下留佳政,玉笋班中作好官。卿相致身时则易,忠贤得路古来难。端门待漏东风峭,尚忆屯边铁甲寒。

百尺楼前舣去桅,元龙豪气肯低徊。昔从桂岭访梅去,今自荆江载月回。敢拟王刘曾主客,应嗤瑜逊等舆台。转头落日阳关外,三叹可人呼不来。

弓剑相随几历年,鬓毛斑剥饱风烟。可怜芦叶胡笳地,又过菊花新酒天。耳听骅骝还紫逻,梦随白鹭过青田。家僮久问谋归未,想笑吾顽不可镌。

乾坤一枰棋,今古一杯酒。悲哉易水筑,陋矣鸿门斗。将军跨下出,宰相篑中有。唾面使自乾,拭之费人手。

里社久相於,深知我计疏。壮怀方磊磊,别语又渠渠。竟日犹传箭,何时可荷锄。烦君看三径,松与菊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