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了仙携马太守唱和求诗

僧了仙携马太守唱和求诗朗读

故国巴山里,寒砧楚户边。
上人名籍籍,剌史札翩翩。
世有羞儒服,吾方厌俗缘。
更须求愈辈,章句待磨研。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僧了仙携马太守唱和求诗译文及注释

《僧了仙携马太守唱和求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故国巴山里,寒砧楚户边。
在故乡的巴山之间,夜晚的砧鸣声响彻楚地的人家。

上人名籍籍,剌史札翩翩。
僧人的名气很响亮,太守的笔墨飞扬。

世有羞儒服,吾方厌俗缘。
在世间有许多人羞于穿儒服,而我却对世俗的纷扰感到厌倦。

更须求愈辈,章句待磨研。
更需要寻求更高的同辈,来磨砺文章的章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富有韵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寂静的夜晚景象,以及其中的两个角色——僧人了仙和太守。诗人通过对比两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的厌倦和对文学的追求。

首先,诗中的巴山和楚地都是古代文化的重要地域,象征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砧鸣声从巴山传来,寒意萦绕在楚地的房屋边,给人一种寂静而又凄凉的感觉。

其次,诗中出现了上人和剌史两个角色。上人指的是僧人了仙,他的名气很大,显示了他对佛教修行的执着和功力的深厚。剌史则是指太守,他所写的札子(文书)飞扬,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这两个角色的对比凸显了诗人对文学追求的态度,他不满足于世俗的尘嚣,而希望通过追求更高的同辈,来提升自己的文学造诣。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的厌倦和对文学的追求。他提到世间有人羞于穿儒服,显露出对世俗礼教的不满和对儒家文化的看重。他希望能够求得更高水平的同辈,以进一步磨砺自己的文章,表达了对文学修养的追求和对自身进步的期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和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文学的追求,展现了他对自身修养的渴望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幅充满禅意和文学情怀的画面,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僧了仙携马太守唱和求诗读音参考

sēng le xiān xié mǎ tài shǒu chàng hè qiú shī
僧了仙携马太守唱和求诗

gù guó bā shān lǐ, hán zhēn chǔ hù biān.
故国巴山里,寒砧楚户边。
shàng rén míng jí jí, lá shǐ zhá piān piān.
上人名籍籍,剌史札翩翩。
shì yǒu xiū rú fú, wú fāng yàn sú yuán.
世有羞儒服,吾方厌俗缘。
gèng xū qiú yù bèi, zhāng jù dài mó yán.
更须求愈辈,章句待磨研。

项安世诗文推荐

少日心随鹗上,长年身伴鸥闲。昨夜松声到枕,梦魂踏破天山。

春半閒窗午睡酣,梦馀瑶篆晚香残。起来磨墨花盈砚,勾得东风上笔端。

大江千里从西来,凭陵三峡喧如雷。自矜万顷临一杯,涌起雪浪吞崔嵬。一过荆门楚天阔,七泽茫茫如减没。波神潜声不敢发,汩汩安流到吴越。世间骄吝亦等耳,未见大...

船头一摇桨,船尾万波随。闻道山中乐,无人尽日维。

听说忠臣孝子,不论往事今人。衣上淋浪清泪,一生长为君亲。

天寒人倍爽,夜静雨初暄。旧稿诗重定,新编手自繙。相亲灯不厌,共坐意忘言。独笑重城里,千家正梦魂。

秋水迢迢诗思清,秋阳杲杲道心明。谁人得似秋光巧,画出山斋杖屦行。

几许心期百未价,更将疏发对苍茫。江声直上鲸波去,山色回看虎踞长。乱后碧芜荒楚甸,云间孤塔见维扬。承平旧事无人说,闲倚栏干送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