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不闻百舌》是唐代诗人顾况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雨不闻百舌,
春天到来了,百舌却不再歌唱,
愁人共待晴。
人们愁苦地等待着晴天。
不关秋水事,
并不是秋水的问题,
饮恨亦无声。
即使饮下令人痛苦的哀恨,也无声无息。
这首诗词以春雨、百舌和晴天为线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愁苦和无声的哀恨。它既可理解为对外在环境的抱怨,也可以理解为对内心感受的悲哀。
春雨是春天的象征,预示着新生和希望。然而,百舌却没有欢歌,似乎也失去了生机。这可以理解为作者对时世不顺心的抱怨,也可能是对人们冷漠无感的感叹。
“愁人共待晴”一句表达了人们共同期待着晴天的心情,暗含着对困境的无奈和渴望改变的愿望。或许作者想表达的是,无论是春雨还是个人困境,都是短暂的,迎接晴天的曙光不会遥远。
接下来的两句“不关秋水事,饮恨亦无声”则更加深入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通过“不关秋水事”,作者表达了自己和饮恨无关的态度。无声的饮恨暗示着作者不愿把内心的痛苦展示给他人,或许是出于无力和无奈。
这首诗词简短而寓意深远,通过抒发对外在环境和内心体验的感叹和悲哀,表达了对困境的无奈和对变化的期待。尽管面对困境,作者没有放弃希望,而是默默忍受着,等待着美好的改变。这种坚韧与坚持,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chūn yǔ bù wén bǎi shé
春雨不闻百舌
bǎi shé chūn lái yǎ, chóu rén gòng dài qíng.
百舌春来哑,愁人共待晴。
bù guān qiū shuǐ shì, yǐn hèn yì wú shēng.
不关秋水事,饮恨亦无声。
顾况(约727—约815)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横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
君不见古来烧水银,变作北邙山上尘。藕丝挂身在虚空,欲落不落愁杀人。睢水英雄多血刃,建章宫阙成灰烬。淮王身死桂枝折,徐氏一去音书绝。行路难,行路难,生死...
玉房掣锁声翻叶,银箭添泉绕霜堞。毕逋发刺月衔城,八九雏飞其母惊。此是天上老鸦鸣,人间老鸦无此声。摇杂佩,耿华烛,良夜羽人弹此曲,东方曈曈赤日旭。月出江...
暖谷春光至,宸游近甸荣。云随天仗转,风入御帘轻。翠盖浮佳气,朱楼倚太清。朝臣冠剑退,宫女管弦迎。细草承雕辇,繁花入幔城。文房开圣藻,武卫宿天营。玉醴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