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妇叹》是宋代钱时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蚕妇的心声来表达作者对蚕丝的珍视和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人们行善和追求美好的期望。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蚕妇指蚕叶如缕,爱之何啻珠玉比。
译文:蚕妇看到蚕叶如同细丝,对它的喜爱岂亚于珠玉。
诗意:这句诗以蚕妇对蚕丝的珍视来比喻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蚕妇将蚕叶视为宝贝一样珍贵,表达了作者对蚕丝的深深喜爱之情。通过这种比喻,作者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珍贵之物的珍视联系在一起,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价值的赞美和推崇。
呼奴勤向帐前看,夜卧摩宁三四起。
译文:喊叫使女,勤于向帐前观察,夜晚躺下又三四次起身。
诗意:这句诗描述了蚕妇的辛勤工作态度和对蚕丝生产的关注。蚕妇不断呼唤使女,让她们仔细观察蚕的情况,保证蚕丝的质量。夜晚,蚕妇也不辞辛劳,时常起身检查蚕的情况。这种勤奋和关注体现了作者对劳动的肯定和对追求卓越的态度。
未必便能丝挂体,睠焉于怀有真喜。
译文:并非一定能够将蚕丝成为衣物,但怀揣真喜悦。
诗意: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蚕丝的珍贵和不易获得的认识。虽然并非所有的蚕丝都能成为华美的衣物,但作者仍然怀揣着对它的真正喜爱和价值的认识。这种态度呼应了前文中对蚕丝的赞美,强调了珍贵之物的稀有性和可贵之处。
人人办得此时心,推而广之岂不美。
译文:每个人都能拥有这种心境,将之推广岂不美好。
诗意: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们追求美好心境的期望。作者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学习蚕妇对蚕丝的珍视和努力工作的态度,将这种心境推广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的心态和行为将会使整个社会更加美好。
以此事君定忠臣,以此事父定孝子。
译文:以这样的事情君主能够确定忠臣,父亲能够确定孝子。
诗意: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蚕丝这一小事物的重要性的思考。作者认为,君主可以通过对臣子对待蚕丝的态度来评判其忠诚,父亲也可以通过子女对待蚕丝的态度来评判其孝顺。这种观点强调了微观事物对于整体道德和价值观的影响,以及个体行为对于家庭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以此事夫定贤妇,一念真成转枢耳。
译文:以这样的事情丈夫能够确定贤淑的妻子,一个真正的念头能够改变命运。
诗意:“夫”指丈夫,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丈夫选择妻子的标准和对个人意志力的赞美。作者认为,丈夫可以通过妻子对待蚕丝的态度来判断她是否贤淑。同时,作者也强调了一个人内心真正的念头和意愿的力量,它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和未来。
嗟哉世人胡不然,三纲茫茫不如蚕一纸。
译文:唉!世人为何不然,三纲的规定迷茫不如蚕丝一张纸。
诗意:这句诗是作者对社会伦理观念的思考和批评。作者质问为什么世人不能像蚕丝一样珍视价值观念,而是迷失在纷繁的伦理规范中。作者通过将蚕丝与三纲(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道德关系)进行对比,表达了对于真实价值观被忽视的失望和疑问。
这首诗词以蚕妇对蚕丝的视角,通过对蚕丝的赞美和珍视,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们行善追求美好的期望。诗中还借此引发对个体行为对于社会道德和家庭关系的影响的思考。同时,作者对社会伦理观念的反思和批评也在诗中得到体现。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蚕丝的描绘和赞美,传递了一种追求美好、珍视微小事物和践行道德的价值观念。
“爱之何啻珠玉比”出自宋代钱时的《蚕妇叹》,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ài zhī hé chì zhū yù bǐ,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