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三十首》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本诗以佛教思想为基础,表达了对于真实本心的追求和对于众生觉悟的呼唤。
诗中首先提到自从达到解脱的境地后,陈述了自己的见解并期待其他人的认同。然而,今天却获得了大士的赞许,意味着自己的领悟得到了认可,拥有了崇高的声望。妙明和寂照是佛教中的概念,指的是智慧和清净。挥伦楮意指诗篇,表明自己以崇高的境地创作诗词。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清风匝地的景象,表达了清净和自由的内心意境。然而,尽管如此,作者感到孤独,渴望有一个伴侣能够一起分享这种境界。诗中出现了嗟叹之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伤和迷茫,不知道自己的精神寄托归于何处。
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作者的佛教信仰。普庵达本指的是普庵禅师,意味着作者与他有相同的心性。水月空花无实据,表达了世界的虚幻和无常,而不离当处常湛然则表示即使面对这种虚幻,作者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挥伦楮意指诗篇,表明自己以崇高的境地创作诗词。
最后的几句表达了因果和轮回的观念。作者认为一切都是因缘所现,不必追求解脱的注解。过去和现在都是因果的结果,只有法身(佛教中的概念,指的是最高的境界)才能永恒存在。诗中提到不需要追求拔苦和看经,而是要了解三界唯心的义理,这意味着真正的觉悟只能从内心体悟,而不是依赖外在的修行。
“何必自迷求解注”出自宋代释印肃的《偈颂三十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é bì zì mí qiú jiě zhù,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