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何所有》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于石。这首诗描绘了山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自在、超脱尘世的心境。
诗词中的古松与清泉象征了山中的自然景观,以及自然界中永恒存在的力量。古松高大挺拔,象征着坚韧和不朽的精神;清泉流淌不息,象征着持久不变的纯洁与清新。这两个意象与山中的景色相得益彰,给人们带来宁静和安宁的感觉。
诗词中提到的"一泓涵素月,千尺摇苍烟",通过对月光和苍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山中景色的赞美。月光洒在山泉之上,泉水如同一片素月,清澈透明,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苍烟则在山林之间摇曳飘荡,给人以神秘和变幻的感觉。这些景象增添了山中的神秘与美感,引发人们对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中的"我生乏世用,乐此山林闲"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渴望远离尘嚣,寻求宁静自在的山林生活。作者坦言自己在社会中感到无用和困顿,而在山林中,他感到快乐和自由,享受自然的恩赐。
诗词中的"临流或倚树,物我两悠然"表达了作者在山中的悠闲自得。无论是靠在溪流边,还是倚在树旁,作者与山水融为一体,自由自在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这种悠闲的心态使作者与周围的自然物体相互交融,达到了一种超然物我合一的境界。
诗词中的"慎勿作梁栋,斧斤斲其天"和"慎勿入江海,汹涌生波澜"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过度侵犯自然的警示。作者劝告人们不要破坏山中的自然景观,不要用斧头砍伐古松,不要进入汹涌的江海,以免引发破坏和危险。这种警示呼吁人们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诗词的最后两句"流荡易忘返,正直难自全。我欲叩其理,水去松无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道义的思考。作者认为人们往往容易迷失自我,流于俗世的浮躁中,而真正坚守正直的道德原则却十分困难。作者希望能够向水和松树学习,去探求其中的道理,但却发现水流和松树无法给予具体的回答。这里体现了一种思索和追问的精神,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作者寻求人生的真谛和道德的指引。
整首诗词以山中的景色和自然元素为主线,通过描绘山中的古松、清泉、月光和苍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同时,诗人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山林生活的向往。诗词中还透露出作者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和道德观念的思考。整首诗词意境清新自然,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人生和道义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山中何所有”出自宋代于石的《山中何所有》,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ān zhōng hé suǒ yǒu,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