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书怀翻译及注释
翻译
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
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
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注释
⑴病起:病愈。
⑵病骨:指多病瘦损的身躯。支离:憔悴;衰疲。
⑶孤臣:孤立无助或不受重用的远臣。江干:江边;江岸。
⑷忘忧:忘却忧虑。
⑸阖(hé )棺:指死亡,诗中意指:盖棺定论。
⑹庙社:宗庙和社稷,以喻国家。
⑺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和銮(luán):同“ 和鸾 ”。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銮”。诗中代指“君主御驾亲征,收复祖国河山”的美好景象。
⑻出师一表:指三国时期诸葛亮所作《出师表》。
⑼挑灯:拨动灯火,点灯。亦指在灯下。
病起书怀赏析
《病起书怀》载于《剑南诗稿》,此诗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百姓与国家的血肉关系。“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传世警句,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它能历尽沧桑,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
首联“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叙事、点题,是诗人诗文自身的写照“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沿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写出了现实,纵使有满腔报国之志,也只能身处江湖之远,客居江边,无力回天,心中的痛苦与烦恼可见一斑。
颔联“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其中“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这两句使我们看到诗人高尚的人格和一颗忠心爱国的赤子之心。正因为诗人光明磊落、心地坦荡,所以他对暂时遭遇的挫折并不介意。他坚信历史是公正的,是一定会对一个人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局限于抒写自己的情怀,而是以国家的大事为己任。
颈联“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宕开一笔,抒写了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同时呼吁朝廷北伐,重返故都,以慰京华父老之望。在这里诗人寄托了殷切的期望:但愿天地神灵扶持国家,使过大民众脱离战火,安乐昌盛。
尾联“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采用典故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可收复河山对于诗人来说毫无办法。只能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希望皇帝能早日悟出“出师一表通古今”的道理。
病起书怀创作背景
《病起书怀》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四月,陆游时年五十二岁。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病愈之后仍为国担忧,为了表现要效法诸葛亮北伐,统一中国的决心,挑灯夜读《出师表》,挥笔泼墨,写下此诗,"位卑“句成为后世许多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励的名言。
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赏析
“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它总结了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人民与国家的血肉关系。我们不求轰轰烈烈,只要立足自身的岗位辛勤工作了,多奉献,不添乱,就是爱国,就是忧国。热爱祖国有不同表现,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捍卫民族尊严,为国争得荣誉,维护祖国统一,发扬民族美德,等等,都值得赞美。
病起書懷翻譯及注釋
翻譯
病體虛弱消瘦,以致頭上的紗帽也顯得寬大了,孤單一人客居在萬裏之外的成都江邊。
雖然職位低微卻從未敢忘記憂慮國事,但若想實現統一理想,隻有死後才能蓋棺定論。
希望天地神靈保佑國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著君主禦駕親征收複失落的河山。
諸葛孔明的傳世之作《出師表》忠義之氣萬古流芳,深夜難眠,還是挑燈細細品讀吧。
注釋
⑴病起:病愈。
⑵病骨:指多病瘦損的身軀。支離:憔悴;衰疲。
⑶孤臣:孤立無助或不受重用的遠臣。江幹:江邊;江岸。
⑷忘憂:忘卻憂慮。
⑸闔(hé )棺:指死亡,詩中意指:蓋棺定論。
⑹廟社:宗廟和社稷,以喻國家。
⑺京華:京城之美稱。因京城是文物、人才匯集之地,故稱。 和鑾(luán):同“ 和鸞 ”。古代車上的鈴鐺。掛在車前橫木上稱“和”,掛在軛首或車架上稱“鑾”。詩中代指“君主禦駕親征,收複祖國河山”的美好景象。
⑻出師一表:指三國時期諸葛亮所作《出師表》。
⑼挑燈:撥動燈火,點燈。亦指在燈下。
病起書懷賞析
《病起書懷》載於《劍南詩稿》,此詩貫穿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表現了中華子民熱愛祖國的偉大精神,揭示了百姓與國家的血肉關係。“位卑未敢忘憂國”這一傳世警句,是詩人內心的真實寫照,也是曆代愛國誌士愛國之心的真實寫照,這也是它能曆盡滄桑,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詩人想到自己一生屢遭挫折,壯誌難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著深深的慨歎和感傷;但他在詩中說一個人蓋棺方能論定,表明詩人對前途仍然充滿著希望。
首聯“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裏客江幹”。敘事、點題,是詩人詩文自身的寫照“紗帽寬”,一語雙關,既言其病後瘦損,故感帽沿寬鬆。也暗含被貶官之意,寫出了現實,縱使有滿腔報國之誌,也隻能身處江湖之遠,客居江邊,無力回天,心中的痛苦與煩惱可見一斑。
頷聯“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為全篇的主旨所在,其中“位卑未敢忘憂國”同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意思相近,它的主旨就是熱愛祖國。這兩句使我們看到詩人高尚的人格和一顆忠心愛國的赤子之心。正因為詩人光明磊落、心地坦蕩,所以他對暫時遭遇的挫折並不介意。他堅信曆史是公正的,是一定會對一個人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的。但是詩人並沒有局限於抒寫自己的情懷,而是以國家的大事為己任。
頸聯“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宕開一筆,抒寫了對國家政局的憂慮同時呼籲朝廷北伐,重返故都,以慰京華父老之望。在這裏詩人寄托了殷切的期望:但願天地神靈扶持國家,使過大民眾脫離戰火,安樂昌盛。
尾聯“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采用典故抒發了詩人的愛國情懷,可收複河山對於詩人來說毫無辦法。隻能獨自一人挑燈細看諸葛亮的傳世之作,希望皇帝能早日悟出“出師一表通古今”的道理。
病起書懷創作背景
《病起書懷》作於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四月,陸遊時年五十二歲。被免官後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病愈之後仍為國擔憂,為了表現要效法諸葛亮北伐,統一中國的決心,挑燈夜讀《出師表》,揮筆潑墨,寫下此詩,"位卑“句成為後世許多憂國憂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勵的名言。
病起書懷“位卑未敢忘憂國”賞析
“位卑未敢忘憂國”,同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意思相近,雖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從沒忘掉憂國憂民的責任,它的主旨就是熱愛祖國。它總結了中華民族熱愛祖國的偉大精神,揭示了人民與國家的血肉關係。我們不求轟轟烈烈,隻要立足自身的崗位辛勤工作了,多奉獻,不添亂,就是愛國,就是憂國。熱愛祖國有不同表現,創造物質財富、精神財富,捍衛民族尊嚴,為國爭得榮譽,維護祖國統一,發揚民族美德,等等,都值得讚美。